返回专题专栏|返回首页 欢迎来到 9170在线登录金沙 第一次党代会专题网
您的位置:首页 >第一次党代会专题网>成就回眸>详细内容

成就回眸

修德明辨立榜样 言信行正育灵魂

来源: 发布时间:2015-06-18 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创建了“1+2+4”学生工作体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高水平的学生工作促进了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着力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一是认识到位。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最终目标,增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二是思路清晰。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引导大学生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鲜明主题,帮助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改革开放教育;坚持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进行道德情操教育和廉洁自律教育。三是任务明确。学院始终把“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摆在重要位置,创新工作方法,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把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变成大学生自觉行动,不断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

以完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为保障,着力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力度。一是完善领导体制。党委书记承担第一责任人责任,院长对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负总责,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学齐抓共管、专兼职队伍紧密结合、全院上下密切配合、教育管理服务全面融入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体制。二是构建工作体系。依托党政工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职辅导员班主任“三主体”,实施院领导联系教学系部贴近基层、中层领导干部联系教学班贴近学生群体、党员教职工联系学生入党积极分子贴近学生个人“三贴近”,落实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育人”,形成了全员参与、全过程管理、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格局,构建了“1+2+4”学生工作体系。“1”即是学院党发[2010]2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意见》,这是学生工作的引领;“2”即两个制度,“周日晚自习班会制度”和“学生宿舍检查制度”,这是学生工作的保证; “4”即“学生日常行为考核办法”、“班级助理聘任办法”、“宿管员考核办法”和“教学系学生工作考核办法”, 这是学生工作的抓手。三是健全运行机制。切实做到每学年召开一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会,总结和部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每学期召开一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例会,研究部署每学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每学年召开一次辅导员班主任工作研讨会,总结交流学生工作的新经验;每月召开一次学生工作例会,及时总结工作经验,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工作对策。

以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学工队伍建设为依托,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学院立足第二课堂,大力开展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一方面,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广大学生开展理论学习和宣传,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党的十七、十八届全会精神,引导帮助学生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另一方面,以理想信念教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主线,以重大节庆日、纪念日、重大事件为契机,大力开展爱国、爱党、爱校教育和理想、使命教育及入学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五年来,全院学生思想稳定。学院大力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从2008年以来,每年都举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会。一是加强党政工团干部队伍建设。把实施中层领导干部联系班级制度作为加强党政工团干部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重点,完善制度,强化考评,兑现奖惩;严格按照标准配备专职团干部,学院专职团干部已达 5 人,各系团总支配备有专职团干部,确保共青团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出成效。二是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成立了马列主义教研部,将相关专业硕士以上学位和中共党员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公开招聘的必备条件,专任教师从2011年的17名增加到现在的23名;学院从2012年起,三年公开招聘专职辅导员24名,为实现专职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堆石铺路。2015年3月,举办学院首届辅导员职业能力比赛,学生工作队伍的理论水平、职业能力和工作质量不断提高。

以加强大学生组织建设为基础,着力提升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一是重视学生党组织建设,发挥政治和组织优势。实施学生党建工作进年级、进班级、进宿舍、进社团、进网络、进实习点的“六进工程”,实现党的基层组织工作全覆盖。二是重视学生团组织建设,发挥共青团联系青年学生优势。坚持党建带团建,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作为载体,把学生团员的发展工作摆在重要的位置,推动学生团组织建设。三是重视学生会组织建设,发挥其桥梁和纽带作用。按期召开学生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学生会领导班子,学生会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主题教育活动,把广大学生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四是重视班委会组织建设,发挥其在大学生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作用。通过班级活动、主题班会等形式,发挥团结、组织、教育学生职能。五是重视学生社团建设,拓展提升学生综合能力途径。成立了青年志愿者协会、红十字协会、心理协会等30个学生社团,学生社团覆盖率达94.2%。

以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为突破,着力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教育作用。一是积极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核心内容,结合国情、省情、州情、院情和专业特点,规范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二是积极探索“三统一、三检查、三评价”的教学管理模式。按照“统一教学基本要求,统一试题,统一成绩评定标准;检查教研活动记录,检查教师教案,检查教学进度;实施学生评价,同行评价,领导评价”的教学管理模式。三是积极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按照教材内容标准化和教学方法人本化的原则,讲究以理服人,强调以情动人,运用专题式、案例式、参与式、启发式、演讲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四是积极开展科研课题立项申报,鼓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承担教学改革课题。近五年获得省厅级思想政治理论科研课题16项。五是积极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途径。邀请党政领导、专家学者、知名校友等作形势政策报告、专题讲座,把系统教学与专题教育结合起来,解答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升教育教学效果。

以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为重点,着力突显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一是加强以教学实践、实习实训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教学。突出实践教学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把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巩固理论教学成果的重要环节,具体落实到专业培养计划、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进程安排。二是完善机制,丰富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积极探索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服务社会、勤工助学、择业就业、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机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军政训练、专业实习、勤工助学、志愿者服务、“红色之旅”等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使大学生在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三是建立相对稳定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主动与社区、乡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企事业单位、部队、社会服务机构等联系,建有黔东南州民族博物馆、凯里市福利院、黔东南州血站、黎平会议会址、西江千户苗寨共5个院级社会实践基地和相对固定的实习实训基地135个,为开展社会实践和实践教学奠定了良好基础。

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着力激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育人功能。一是大力加强人文环境建设。凝炼“厚德笃行,自强不息”学院精神和“格物精技,敬业乐群”校训,创作校歌、校徽;建设校史馆、民族技术文化馆,生动形象展示学院办学历程、苗侗优秀文化,激发大学生继承学院优良传统、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热情;在新校区建设中,把苗侗文化元素融入楼栋、广场的设计建设和学生公寓、校园道路、校园食堂的命名以及校园楼道文化的打造之中,为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强力打造校园文化品牌。突出“高教性、职业性、民族性”,凝炼特色校园文化,打造出春季以科技文化艺术节暨技能竞赛活动月活动和秋季以“动感地带”运动会为载体的特色校园文化总格局和“走进学生系列讲座”、“中华经典诵读”等校园文化品牌。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以学习《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为引领,以“走进学生系列讲座”为依托,以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为推力,以开展“创建文明校园、文明班级、文明宿舍,做文明大学生”活动为切入点,以多层面、多角度、多形式的廉政文化教育为重点,以唱侗歌、跳苗舞、奏民乐等民族文化活动为支点,以参与地方民族文化系列大型社会活动为载体,以开展民族技术文化研究为支撑,以实施户外素质拓展活动为突破口,以现代职业教育为指向,极大丰富和拓展了校园文化活动的内涵。四是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建设教学场所、图书馆等教学设施,优化学习环境;建设大学生活动中心、室内体育馆、运动场、篮球场、排球场、游泳池等文体设施,完善校园文化活动的场地。加强校园网、学报、校园广播电视、宣传橱窗等文化宣传载体建设,拓展校园文化的新途径。   

 以全方位关心帮助大学生为抓手,积极推进学风建设,着力彰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本效果。 一是学校坚持以加强学风建设为重点,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一方面完善制度。修订、废止、制定相关制度,为学风建设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另一方面是大力开展创优评先活动。五年来共评出省级“先进班集体”6个,“三好学生”99名,“优秀学生干部”35名,“优秀毕业生”320名;共评出校级“先进班集体”101个,“三好学生”1628名,“优秀学生干部”1419名,“一等奖学金”619名,“二等奖学金”919名,“三等奖学金”1073名。二是以“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为宗旨,切实抓好贫困生资助工作。形成了以国家助学贷款和国家奖(助)学金为主体,以勤工助学为支撑,以学费减免、特殊困难补助、社会资助、医疗保险等为辅助的资助体系。五年来,共有9162人次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放款金额达3198.303万元;评选和发放各级各类奖助学金9027.3367万元,涉及学生人数达50353人次;累计参加勤工助学学生4719人次,发放勤工助学津贴达130.906万元。2010年被评为“贵州省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三是以心理健康教育为抓手,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学院十分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机制上,构建了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各教学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组、学生心理协会和班级学生心理观察员四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在方法上,通过心理指导教师轮流值班、开通咨询专线电话、设置邮箱和QQ群、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普查等,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心理健康危机预警处置机制,在软硬件投入上,学院已经购置了心理管理系统,成立了心理协会,建设了心理健康网站,创刊了心理健康报——《馨飞心理报》,建有个体咨询辅导室、团体辅导室、宣泄室、档案资料室、值班室等功能室。在工作上,组织好每年5.25大学生心理健康周系列活动及大学生心理情景剧巡演,完成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及建档工作。2010年建立2608份新生心理档案,2011年建立2800分新生心理档案,2012年建立4500份新生心理档案,2013年4500余新生心理档案,2014年完成4212名2014级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UPC)问卷;根据测查结果为新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和心理健康监控网络;对各教学班心理观察员开展心理理论知识、朋辈心理辅导技巧、心理调适方法等内容的培训,通过多形式、多层次,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成绩只能说明过去,成绩是新的起跑线,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路上,机遇和挑战并存,深化学生工作改革创新才刚刚开始,在未来的工作中,学生工作将以此次党代会为契机,一如既往地服务于学院人才培养的整体目标,服务于每一位学子的成长成才,为学院全面建成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高职院校而做出应有的贡献。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