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您的位置:首页 >信息公开>年度信息公开工作报告>详细内容

年度信息公开工作报告

9170在线登录金沙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7)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1-06 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创建一流特色职院  服务民族地区发展

 

——9170在线登录金沙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2017)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学校围绕创建全国优质高职院校,建设国内一流水平高职院校的总目标,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高校加快改革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加强内涵建设,依靠改革和创新的驱动力,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全力打造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校的综合办学能力、服务发展能力以及促进创业就业能力等均迈上了新的台阶。

一、学校基本情况

学校2001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成立,2011年成为贵州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016年被评为首批“全国创新创业50强高校”。校园占地面积1503亩,校舍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35万册,电子图书15万册。在职教职工720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189人,正高职称教师24人,硕士以上研究生124人,双师型专业教师293人,校外兼职教师500余人。

学校设有7个系(医药技术系、临床医学系、护理系、口腔医学系、生物与环境工程系、财经系、民族文化创意产业系)、3个二级学院(汉天下物联网学院、大地建筑学院、港中旅旅游学院)等教学机构。,设有贵州省第六十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黔东南州会计电算培训中心、黔东南职业考试培训中心、黔东南州导游服务中心等;是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首批非遗传承人群培训基地18所高校之一、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护理专业”培养基地、全国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首批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是省级文明单位、贵州省同时开办临床和口腔医学专业的唯一高职院校、贵州省少数民族传统医药文化研究基地、贵州省第四批民族民间文化教育项目学校、全省“五好基层党组织”、全省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秀单位、全省高校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全省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先进单位、贵州省特色文化学校建设单位、贵州省学校安全稳定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贵州省安全文明校园、贵州省安全文化建设示范校园等。

2015年,学校大学科技园和“黔粹传人”众创空间获批省级大学科技园和众创空间,2016年“黔粹传人”众创空间、“星创天地”众创空间获批国家级众创空间。

二、学校的办学思想

(一)办学定位

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走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之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素质教育为主题,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坚持就业导向,坚持服务发展,坚持产教融合,致力于培养专科层次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能技术人才,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技术支持和智力支持。

(二)发展总体目标

学校发展总体目标是:“创国优建一流”。按照“办学定位准确,专业特色鲜明,社会服务能力强、综合办学水平领先、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契合度高、行业优势突出”的要求,全面推进改革创新,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创建全国优质高职院校,建成国内一流水平高职院校。

(三)办学总体思路

学校全力推进“54321”总体发展思路,即:“5个坚持、4个秉承、3个重点、2个机制、1个目标”。

“5个坚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以素质教育为主题,坚持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坚持以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为战略,坚持以“职业性、民族性、综合性,应用型、开放型、创新型”为特色;

“4个秉承”:秉承“学校融入区域发展、专业融入产业发展、教师融入行业发展、学生融入岗位发展”办学发展观,秉承“知识改变变命运,技能成就梦想,品德决定人生“办学价值观,秉承“格物精技,敬业乐群”办学精神,秉承“在实践中学习,在创新中发展”办学理念;

“3个重点”:突出大健康医药卫生、大健康民族文化、大健康生态农业三个办学重点;

“2个机制”:健全“校企合作、校政合作、校校合作”多元一体集团化办学机制,健全“产教融合、校企一体、师傅带徒”现代学徒人才培养机制;

“1个目标”: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能技术人才。

三、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

(一)招生生源质量提高

1.招生改革

2016年高职招生专业共32个;招生计划4000人,录取3979人,实际入学报到3279人,应征入伍保留入学资格8人,报到率82.4%。

与2015年的招生情况相比,有两个明显的变化,一是在高职招生专业上,高职招生专业由27个增加到32个,新增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工艺美术品设计、服装设计与工艺、审计、药品生产技术5个新专业。另一明显的变化是在高职计划招生人数上,高职计划招生数由2015年的5000人下降至2016年4000人,计划招生数缩减了1000人。以上两方面的变化反映了学校在招生思想上的重大转变。专业的增加反映课学校在办学思路上更加注重服务区域发展,也反映了学校在产教融合程度上的提高。计划招生人数的降低,放映了学校在人才培养的策略上已经从注重数量转变到了注重质量上,从生源入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实际招生效果

从实际招生效果看,高职学生的报到率82.4%比2015年的80.1%略有提高。在专业分布上医学类专业招生人数1691人,占51.6%,非医学类招生人数1588人,占48.4%,(2015年医学类专业招生人数2426人,占59.2%,非医学类招生人数1674人,占40.8%),实现了我校专业结构的调整。在地域分布上面向全国16省市招生,贵州省招生(实际报到)3024人,占89.0%;四川、云南、重庆、广西、广东、海南等15省市招生375人,占11.0%,外省学生占比略高于2015年的9.7%,有利于扩大学校在外省的知名度。从录取分数看,贵州省普通高考录取情况:计划数2060人,录取2060人,报到1609人,报到率77.8℅,占新生报到总数48.9%。文科最高分509分,超出二本线52分,理科最高分397分,超出二本线32分。录取文史类最低322分(2015年293分),平均分404分(2015年379分),同比提高29分,25分;理科类最低273分(2015年234分),平均分311分(2015年285分),同比提高39分,26分;中职单报高职类最低分135分(2015年125分),平均分191分(2015年198分),同比提高10分,平均分下降7分。外省招生录取也连创新高,如生源好计划多的云南省、四川省、重庆市等均一次投档完成招生计划,分数相比往年提高。综上所述,2016年在招生规模减小的同时新生报到率得到了提高,而生源质量更是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为我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毕业生就业创业形势良好

学校不断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立了毕业生就业创业跟踪调查制度,通过就业专题网、橱窗宣传栏等多种渠道加强对就业创业政策的宣传,学校促进就业创业能力持续提升。

2016届毕业生3177人, 就业率98.43%,毕业生创业人数为44人,毕业生获双证率100%,用人单位满意率90%以上,毕业生在基层一线服务工作的90%以上。

(三)专业体系优化

学校主动适应省州发展战略需要,按照“专业群对接岗位群、专业链对接产业链”的原则,以课程为基石、专业为基础、三级专业群为支撑、二级专业群为纽带、一级专业群为统领,对专业结构进行优化,加强一流专业、一流专业群建设,以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有机衔接,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统一。从宏观层面,学校重点建设医药卫生、民族文化、生态农业三个一级专业群;从微观层面,每个系建设一个以核心专业为龙头、三至五个关联的专业(方向)构成的三级专业群,重点建设一个骨干专业,充分发挥教学资源的整体效益;从中观层面,二级专业群在学校专业群建设中发挥纽带作用。2016年,学校建成省级大健康医药卫生专业群,提升了学校专业服务产业、服务地方发展的能力。

(四)课程体系重构

以基于职业人才导向为理念,以创新创业为引领,以职业知识为基础、职业能力为关键、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为核心,完善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式,深化课程体系建设。按照“学生→学徒→职业人才”的人才培养路径,重构“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选修课(可跨专业跨系选择)+通识课程+创新创业课程”课程体系。专业课程围绕职业人才岗位需求开展,体现现代学徒制的要求,探索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开发课程的有效机制,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强化校内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的系统性,构建基于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引领的项目课程体系。专业选修课打破专业界限,面向全校开设,鼓励学生跨专业跨系选择。通识课程,围绕职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专业要求开设。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注重学生能力的提升。

(五)技能大赛再创佳绩

2016年,学校精心组织,全面参加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以赛促教,以赛带学。参加国家级技能竞赛获奖6项,其中生物与环境工程系林鑫、马佳同学,参加“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鸡新城疫抗体水平测定项目比赛,获三等奖;港中旅旅游学院的丁修飞、黄钰淳同学参加“巽震杯”第八届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导游服务)大赛,分获中职组三等奖和高职组优胜奖;口腔医学系学生参加第十四届“日进杯”全国口腔医学技能大赛,获高职雕牙与排牙组、高职牙体制备组两个项目优胜团体奖;财经系李照叶、杨志铭、黄民利、张兰、张芳芳五位同学参加第十二届全国职业院校“新道杯”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全国总决赛获三等奖。第十二届全国职业院校“新道杯”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全国总决赛。在2016年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选拔赛活动中有28个项目获得奖项,其中一等奖7个,二等奖14个,三等奖13个,我校还荣获优秀组织奖,27名教师获得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六)立德树人成效显著

1.以文化为引领的育人方式日益凸显

学校持续深入地开展大学文化的主题宣传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融入到学校文化的教育当中,引导学生在思想上认同,在行动上践行我校“知识改变命运,技能成就梦想,品德决定人生”的办学价值观,“厚德至善,精技致新”的办学精神以及“在实践中学习,在创新中发展”的办学理念。学校还积极打造创新文化、质量文化、技术文化、企业文化、民族文化等一系列校园子文化,将学校的意识形态通过校园子文化来实现其具体表达。学校通过不断地培育特色鲜明的高等职业教育大学文化,统一了认识、凝聚了力量,为进一步激发全校师生创新创业热情,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2.以服务为导向的学生服务管理体系日益完善

学校转变学生管理思路,将学生管理与学生服务有机结合。在服务中管理,在管理中服务,进一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变学生被动接受管理为学生主动参与管理,进而在服务与管理过程中实现育人的目的。建成并投入使用“一站式”学生事务服务中心、资助中心、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大学生创业园等学生服务机构,在解决学生实际困难的同时,引导学生健康发展。

3.以弘扬主旋律为中心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学校在继续开展独具特色的春季学期“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暨技能竞赛活动月活动”、秋季学期“移动4G”杯田径运动会、“走进学生系列讲座”、“中华经典诵读”、“苗侗文化进校园”等校园文化品牌的同时,完成了教育厅安排、部署的第十一届“多彩校园•闪亮青春”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月系列活动;学生社团、社会调查、公益活动、“三下乡”、志愿者活动、关爱留守儿童等学生活动丰富多彩;完成“道德讲堂”建设工程,把走进学生系列讲座、中华经典诵读等品牌活动融入其中,通过道德讲堂系列活动的开展,实现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既注重学生成长、成才航向的引领,又注重学生所思、所想、所需以及学生心理、文化现状之现实,让学生的成长、成才既与远大理想相结合,又与学生鲜活的身边事、学生真实的生活情景、学生真切的实践感悟相联系,极大丰富、提升了学生活动的内涵,满足了学生健康成长对校园活动的需求。

四、办学实力持续提升

(一)项目支持保障有力

2016学年,学校申报、立项和实施中央、省州相关项目15项,项目资金2786.20万元。

表1   2016学年各级项目支持情况表

金额单位:万元

 

资金项目

指标文号

项目内容

总金额

中央和省级

专项经费

州财行[2015]98号

2015年第二批现代职业教育提升专项资金。

610.00

州财行[2015]132号

2015年省级少数民族教育专项补助资金。

30.00

州财行[2015]147号

开展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升计划相关工作。

7.00

州财行[2015]148号

民族文化传承创新项目补助40万元,职教集团补助10万元。

50.00

州财行[2015]151号

2015年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省级专项补助资金。

1.70

州财建[2015]1号

2013年家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补助资金

60.00

州财农[2015]104号

节水示范工程建设。

50.00

州财农[2016]18号

民族民间文化教育传承创新

10.00

州财农[2016]19号

2016年省级民族工作专项经费

5.00

州财行[2016]10号

2016年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中央专项资金高职院校生均拨款综合奖补(拨款标准奖补部分)。

517.00

州财行[2016]33号

追加下达2015年高校学生服兵役国家资助中央专项资金。

6.85

州财行[2016]77号

2016年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省级专项补助资金。

1.40

州财行[2016]93号

2016年第二批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专项资金(其中:中职106万,高职777万)。

883.00

州本级专项经费

州财综[2015]64号

州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地质灾害防治经费。

30.00

州财行[2016]23号

普通高校2015-2016学年第一批教育精准扶贫学生资助州级配套资金。

524.25

合   计

2,786.20

 

(二)经费投入增加

2016学年,学校办学经费收入21757.757万元,其中学费收入5087.092万元,财政补助10672.654万元,中央、地方专项投入5605.309万元。接受社会各界捐赠图书、教学仪器设备价值392.702万元。

2016学年,学校加大办学基础建设投入,全年共投入11329.838万元用于提高办学质量、改善办学条件,其中设施建设(含实训基地)208.40万元,设备采购2108.506万元,日常教学371.632万元,师资队伍建设8641.3万元。

(三)办学机制创新富有成效

坚持多元合作建专业,办学机制实现新突破,坚持“在实践中学习,在创新中发展”的办学理念,构建“校企合作、校政合作、校校合作”多元一体办学机制。在校政合作方面,与省中小企业局、黔东南州卫计委、黔东南州药品食品监督局、黔东南州财政局、州农委、州旅发委、文体广播局、非遗中心、工信委、州妇联州电商办等建立行业企业技能技术人才培养联席会议机制。在校企合作方面,与贵州中科汉天下有限公司、贵州大地建设集团、港中旅酒店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校企发展共同体。与贵州丹寨宁航蜡染有限公司、黔东南太阳鼓苗侗刺绣有限责任公司、贵州苗妹银饰工艺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建校内集产、学、研、展、销一体的开放实训基地8000平米,教学资源库价值3000万元以上。与174家企事业单位建设校外实训基地200多个。在校校合作方面,与贵州医科大学、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等省内外20多家高校和台湾嘉南药理大学、台湾东南科技大学、台湾朝阳科技大学、台湾明新科技大学等11所台湾高校建立良好校校合作关系,通过选送学生到合作单位进行交流和实践学习,为学生和教师搭建多元化的发展平台,推进了专业建设的国际化进程,提升了专业群的整体办学水平和层次。

(四)与台湾、香港交流日益增多

2016年,台湾弘光科技大学、大仁科技大学等3个高校先后4人次到我院访问,并针对专业建设、学生交流、教学模式及管理方面进行了座谈,让台湾高校更加具体深入了解我院的情况,也为今后两岸高校的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共派出两批次师生赴台研修。3月2日派出7名学生赴台湾朝阳科技大学、5名学生赴大仁科技大学进行一个学期的研修学习;并已经派出3名教师赴朝阳科技大学进行为期1-2个月的研修,该批赴台师生已于6月25日返回。9月7日,选送23名学生分别赴台湾朝阳科技大学、弘光科技大学、大仁科技大学进行一个学期的交流学习,并派出6名老师赴以上三所学校进行为期1-2月的研修。

为促进与台湾高校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学习借鉴台湾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先进经验,提升我校的办学水平,我校由院领导带队选派了共29名教学系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于4月10日至16日及4月24日至30日分两个团组赴台湾朝阳科技大学、嘉南药理大学、大仁科技大学进行7天的培训、参访、交流学习。

为深入了解香港职业教育发展情况,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经验,我校陈文祥院长参加由国家教育部港澳台事务办公室、香港华夏基金会组织来至全国各地20所职业教育院校的院校长培训团组,于2016年9月18—24日,在香港职业训练局参加职业教育“香港高级研习班”学习。

(五)人才强校战略实施进一步深化

学校进一步推进人才强校战略的实施。以建设“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目标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拥有省级教学团3个,药学教学团队被评为2016年省级优秀教学团队。院级优秀教学团队6个,州级拔尖人才3人,州管专家4人,86名教师入选省、州高层次人才专家库。双师型教师比例上升到52.7%。

加强专业带头人建设,以发挥高技能领军人才在带徒传技、技能攻关、技艺传承、技能推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打破体制机制壁垒,鼓励能工巧匠到校任教,在学校建设“大师工作室”,2016年建立了省级“王国春大师工作室”聘请银饰制作大师王国春到校任教,该工作室集产、学、研、销、展于一体,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

积极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各级技能大赛。2016年参加省级技能大赛共有5位老师获奖。其中4人获二等奖,一人获三等奖。

表2  省级技能大赛获奖教师名单

 

序号

奖项

获奖教师

参赛项目

教学单位

备注

1

二等奖

杨骏

汽车检测

汉天下物联网学

团体赛

2

罗嗣乾

2人/组

3

二等奖

田朕先

建筑CAD

大地建筑学院

个人赛

4

二等奖

杨芸

护理综合技能

护理系

个人赛

5

三等奖

杨芳丽

护理综合技能

护理系

个人赛

(六)智慧校园逐步建成

学校积极将大数据与“互联网+”等理念引入到校园建设当中。学校的信息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现行使用的软件信息化系统有正方教务管理系统、微课慕课制作展示系统、超星在线选课系统、医学素材展示平台等;硬件系统计算机1920台,其中教学用1370台,多媒体教室及投影仪108套;白板2套、工程造价软件90个;校园主干网络最大带宽1000.00Mbps,网络接入点数1305个,上网课程门数28门,电子图书1368GB。

五、科研创新实力加强

(一)创新创业平台体系初步建成

学校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紧紧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积极与大数据、大健康等产业对接,进行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学校已建成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众创空间、技能实训基地、创业孵化基地“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平台体系。为保证平台体系发挥实效,我校不断完善配套软件,成立了大学生科技园运营公司等平台运行组织机构。制定了“大学科技园、众创空间入驻企业评估考核办法(试行)”、“大学科技园、众创空间孵化企业管理办法(试行)”、“大学科技园、众创空间企业入园标准”等平台运行管理制度。

2016年8月我校又结合首届中国(黔东南)有机大会暨国际有机峰会在凯里隆重举行之机,积极与中国农业大学有机农业技术研究中心合作,在我校设立黔东南州有机实训基地,并授牌。该基地的建成将为我校在机农业的领域的创新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极大地提高了我校科技成果转换能力。

(二)科研成果情况

2016年学校组织了两次以院学术委员会成员为主体的院内专家对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12个、省教科规划课题2个,院级课题1个共15个项目的结题验收。

截止2016年10月30日,学校共申报成功科研项目19项,其中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6项、2016年度州级科技计划项目10项、黔东南州智库调研课题3项,仍有部分项目还在评审中。

表3   2016年学校科研立项项目表

 

序号

课题主持人

课题名称

课题编号

课题类别

项目下达单位

立项时间

1

刘志贻

“精准扶贫”背景下少数民族聚居区贫困家庭职业技术补偿教育研究——以贵州省为例

2016C036

自筹经费课题

省教育厅教科院

2016

2

李婉玲

微课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9170在线登录金沙

2016SZK23

思政课项目

省教育厅

2016

3

徐洪

高职护生实习期间心理健康状况及应激性事件动态研究—以9170在线登录金沙护生为例

2016FDY47

辅导员项目

省教育厅

2016

4

邹黔荣

对高职院校档案利用新常态的研究 —以9170在线登录金沙为例

2016ZC110

自筹经费项目

省教育厅

2016

5

杨曦

民族旅游对当地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以西江千户苗寨为例

2016ZC111

自筹经费项目

省教育厅

2016

6

张森

少数民族山区生态文明理念下现代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的研究

2016ZC112

自筹经费项目

省教育厅

2016

7

范祥科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职院校大一学生逆商的培养

2016ZC113

自筹经费项目

省教育厅

2016

8

吴格娥

黔东南山地农业绿色生产模式研究

黔东南智库办通〔2016〕16号

智库调研课题

黔东南智库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智库调研课题

2016

9

刘杰

黔东南州银饰表面抗氧化薄膜沉积新技术调研

黔东南智库办通〔2016〕16号

智库调研课题

2016

10

刘书华

中国黔东南大健康产业群结构与工业4.0现状调研

黔东南智库办通〔2016〕16号

智库调研课题

2016

11

黄刚

苗药箭杆风组培快繁技术研究与应用

黔东南科合J字[2016]009

自筹

州科技局

2016

12

付燕

草珊瑚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体系研究

黔东南科合J字[2016]010

自筹

州科技局

2016

13

周黎

过路黄无菌再生体系研究

黔东南科合J字[2016]011

自筹

州科技局

2016

14

陈菊

TLC色谱法鉴定中药槐米的应用研究

黔东南科合J字[2016]012

自筹

州科技局

2016

15

彭文亮

静脉输液/输血质量优化项目研发

黔东南科合J字[2016]013

自筹

州科技局

2016

16

潘大波

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与药物Laninamivir 结合和解离机制的分子模拟研究

黔东南科合J字[2016]014

自筹

州科技局

2016

17

莘海亮

黔东南农作物秸秆加工利用营养价值评定

黔东南科合J字[2016]015

自筹

州科技局

2016

18

韦信祥

油茶移植及高接换种技术应用研究

黔东南科合J字[2016]016

自筹

州科技局

2016

19

邹波

启蒙酸菜铝箔软包装保质技术应用研究

黔东南科合J字[2016]017

自筹

州科技局

2016

2016年全校教职工在省级以上公开发行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84篇,其中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1篇,编著3部,获科研成果奖励4项。

申报专利8项,申请注册商标1个,其中已获专利受理2项。分别是实用新型专利《上下唇拉钩》(专利号:ZL201620536046.X),外观设计专利《包装盒(培生种业 )》(专利号:ZL201630011377.7)。

六、服务地方能力加强

(一)开放教学资源为社会提供各类培训

学校先后被获批为阳光工程培训基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基地、淘宝大学黔东南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基地、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训基地、家政服务员培训机构、融入工程培训基地、职工素质提升定点培训机构,养老护理员等培训基地。

学校充分发挥已有各类培训基地和贵州省第六十二国家技能鉴定所的作用,积极面向在职公务员、事业、企业人员,下岗失地人员、农村劳动者、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刑满释放人员等人群,全面开展中短期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不断提升劳动者素质,服务地方经济。2015-2016学年度学校共培训各类学员14633人次。

表4  2015年9月1日-2016年8月31日培训统计表

 

序号

时间

培训项目

培训人数(人)

培训天数(天)

1

2015

基层农技人员培训

348

5

2

2015

农场主培训

40

15

3

2015

爆破培训

400

2

4

2016

职称计算机培训

192

10

5

2016

农商培训

42

4

6

2016

电商培训

300

5

7

2016

乡村医生培训

120

26

8

2016

融入工程培训

40

15

9

2016

公务员培训

696

5

10

2016

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培训

3500

10

11

2016

养老护理员培训

400

8

12

2016

民族文化传承人培训

60

30

13

2016

民族文化传承人培训

120

15

14

2016

八大员培训

400

10

15

2016

导游资格培训(学生)

100

3

16

2016

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培训

120

7

17

2016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培训(学生)

350

7

18

2016

护士资格考试培训

276

49

19

2016

护士资格考试培训(学生)

1247

49

20

2016

GYB创业培训

147

3

21

2016

脱贫攻坚培训

180

2

22

2016

凯里市科级干部培训

113

6

23

2016

两学一做专题培训

599

2

24

2016

公安干警培训

35

10

25

2015-2016

技能鉴定培训(学生)

1165

2

26

2015-2016

技能鉴定培训(学生)

2493

7

27

2015-2016

驾驶培训

1150

90

合计

14633人次

(二)技术转换能力增强,助推黔东南州产业发展

我校围绕黔南州的重点产业、特色产业、新兴产业,推进融入区域发展,积极谋求为黔东南州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人才支持。

由我校牵头的贵州省科技重大专项“黔东南民族工艺品制作工艺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贵州省第一届民族民间文化教育传承创新”项目,两个项目均于2016年5-6月正式启动。这两个项目的研究实施,将提升黔东南州民族手工艺品技艺及品质,将推动黔东南州民族手工艺科技创新,并助推黔东南州民族手工业的发展。

我校医药技术系在建设苗侗医药实训基地基础上,正在打造国内一流苗侗医药文化馆。苗侗医药实训基地和苗侗医药文化馆,将以产学研一体的方式助推苗侗医药产业发展。

我校植物组培中心,与贵州省黔康生态科技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等11家行业企业,共同建立了“施秉太子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已于2016年9月获得省科技厅项目的支持。该项目的实施将建立起太子参种苗繁育体系,更好地做强做大太子参产业。

(三)志愿者服务广受社会好评

学校极参与地方大型活动的志愿者服务工作,展现我校青年学生奉献、友爱、互助的志愿精神,广泛地向社会传递了学校形象,极大地提高了黔东南职院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表5 志愿者参加地方活动一览表

 

序号

活动名称

活动地点

活动时间

主办方

参加人数

服务天数

协助方

1

关爱老人活动

福利院

4月20日

团委

 180人

1

 

2

黔东南州州庆

州体育馆

7月23日

团州委

 300人

3天

院团委

3

九运会

榕江

8月25日

榕江县

 150人

7天

院团委

4

西部计划

榕江县

8月28日

省团委

  1人

1年

院团委

5

旅游发展大会

黄平旧州

9月28日

黄平县

  80人

5天

院团委

(四)学历提升服务

向社会提供以业余、函授为主、自考衔接本科为辅的成人学历教育。现有78个本、专科专业,涉及5大学科门类。现有在校生总数为5012人,其中本校函数专科714人,与贵州医科大学、遵义医学院、贵州民族大学、贵阳中医学院、湖南中医药大学、湘潭大学、西南林业大学开展本专科联合办学人数达4298人。为本地区培养了一大批各专业技术人才。

七、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不断完善

学校坚持以质量立校,围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目标,不断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制度体系。

建立了教学检查、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办法、学生教学信息员、教学督导、实践教学管理、听课、调课、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等规章制度。

建立了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并汇编成册。使教学质量监控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学院先后制定了《教学督导规程》、《教师教学质量测评指标体系》、《教师教学质量激励办法》、《听课制度》、《试卷质量评估要求》、《教师教学工作量化考核方案》、《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实施办法》、《优秀学生教学信息员评选办法》《9170在线登录金沙督查工作制度》(试行)等10个制度(试行)。

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规章制度,根据学院建设发展需要,重新修订《9170在线登录金沙课堂教学质量测评表》(教师评教)、《9170在线登录金沙实训教学质量测评表》(教师评教)、《9170在线登录金沙教学质量信息反馈表》(学生用),制定了《9170在线登录金沙督查工作方案》(试行)。

制度体系不断完善的同时,学院从严从实开展教学质量监督工作。严把试卷质量关,全年抽查学期学生考试卷10000余份,全面检查学生补考试卷1400余份,抽查教师教案(讲议)400余份。肯定取得的成绩,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相应的整改意见和建议,以督查通报的形式发到各系、部、中心。每月对教学常规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写出督查通报,2016年共发出教学督导专项通报8期。

通过对教学质量的实时监控和科学评估,夯实了学校发展的质量基础,教师的工作态度得到端正,努力方向得到明确,工作热情得到激发,从而有力地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高。

八、思考与展望

(一)紧紧抓住战略机遇,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学校将紧紧抓住当前国家大力发展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机遇,按照区域“大扶贫、大数据、大健康”等发展战略的需要,立足办学发展基础,坚持全面改革创新。以“医药卫生、民族文化、生态农业”为办学重点,致力于为民族地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能技术人才,坚持“学校融入区域发展、专业融入产业发展、教师融入行业发展、学生融入岗位发展”办学发展观,深入推进“校企合作、校政合作、校校合作”多元一体集团化办学机制以及“学生—学徒—职业人才”培养路径,奋力推进学校“54321”办学思路,努力在“十三五”期间将学校建设成优质高职院校和国内一流水平高职院校。

(二)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以质量立校

围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能技术人才的目标,学校将深化专业体系、课程体系、平台体系、教管体系、诊改体系等体系建设,以质量立校。

(三)全面提升办学能力水平,以人才强校

学校将不断深化人才强校战略实施,整体推进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管理服务队伍建设,以建设“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目标,实施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双师素质提升工程、教学科研团队建设工程、青年教师能力提升工程、管理服务队伍素质提升工程,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着力打造一支数量足、结构优、技能强、素质高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四)加快提升发展竞争能力,以特色兴校

特色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必由之路,学校将大力实施区域融入行动、创新驱动行动、开放带动行动、技术积累行动、实施文化引领行动等特色兴校“五大行动”,着力培育学校 “三性三型”(职业性、民族性、综合性,应用型、开放型、创新型)办学特色,不断增强学校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九、典型案例

(一)教育教学改革方面

典型案例1:建成大健康医药卫生专业群

学校围绕贵州省及黔东南经济社会发展和苗侗医药文化特色,以临床医学专业为核心,药学、口腔医学、护理、康复治疗技术共同组建大健康-医药卫生专业群。为推进专业链与产业链有机衔接,牵头组建贵州省大健康产业职业教育集团。坚持“在实践中学习,在创新中发展”办学理念、“厚德至善,精技致新”精神、“知识改变命运,技能成就梦想,品德决定人生”价值观,科学合理构建了医药卫生专业群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以服务基层医疗卫生行业为宗旨,坚持行业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人才,职业岗位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就是专业培养方案制定的指导思想,与行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建设基于典型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基于岗位工作内容、融入助理执业医师资格标准的专业教学内容,建设校企互聘共用的师资队伍,形成了工学结合、校院合作的“三融合、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即学校、医院、行业三方融合,共育人才,通过三个育人主体的培养,达到学生职业基本素质、职业岗位基础能力、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的递进式提升。积极探索学生的道德教育受教师培养,职业精神和医德医风主要受医院熏陶的现代学徒制高素质技能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

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药学专业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和产教融合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三业对接,理实一体。专业、行业、职业对接,理论和实体一体化。模式中包括专业技能、行业标准和创新意识的横向融合,以及目标定位、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纵向融合,其中目标定位是前提,课题体系是载体,评价体系是保障。开展“2.5+0.5”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果显著,“2.5”即为药学专业学生在校培养两年半,完成基础理论和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0.5”即为半年在企业和单位实习。在人才培养中加入创新意识后,允许学生除实习外,还可以自由就业、创新、提升学历或学习专项技能,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特长和兴趣进行职业发展。

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护理专业以培养高素质技能技术型护理专门人才为目标,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创新性地构建了“分层次、双模块贯通双领域、一体化联结三证书”的人才培养模式。“分层次”指的是对中职生源和高中生源的学生分别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双模块”指的是“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专业实务和实践能力两个模块,这两个模块既包括了理论知识,又包括了护理实践技能;“双领域”指的是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内容、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领域;一体化指的是强调“在校学习即工作,医院工作即学习”,实现学习和工作一体化;“三证书”指的是学生经过学校1.5年的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学习和1年的临床实习后,再返校参加为期2个月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培训或毕业考试考前辅导,最终获得毕业证书、护士执业资格证书、养老护理员三个证书。“分层次、双模块贯通双领域、一体化联结三证书”的人才培养模式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符合行业需要,适应社会对高层次技能技术型护理人才的需求。

口腔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口腔医学专业构建“四阶段三素质一能力”渐进式人才培养模式,即口腔专业基础教学阶段、口腔头模模拟教学阶段、口腔临床模拟教学阶段及临床实习四阶段渐进式以岗位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四个阶段的教学中至始至终贯穿医德医风、诊断思维及操作技能这三项医疗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的培养,教学中以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强调基础知识必需、够用为原则,专业基础与专业课程整合、融合,实践教学教、学、做一体化,医学人文教育双轨并进为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定位紧接产业发展,创建了“两系统三技术为核心,工学交替,四段运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围绕中枢神经和运动两大系统疾病康复所需的物理治疗(PT)、作业治疗(OT)和言语治疗(ST)三项技术,整体设计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突出职业道德的培养,通过探索构建了公共基础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核心技术课程模块和技术应用课程模块组成的“四模块”课程体系。以提高职业能力为核心,系统设计实践教学体系,以“应用、实践”为主旨,形成了 “专业基础——核心技术——专业综合——岗位技能”四阶段技能递进与“岗位认知——技术认知——疾病认知——任务认知”四阶段教学实习的实践教学体系。

典型案例2:创新创业课程设置

作为全国首批创新创业工作总结典型50强学校,我们将创新创业课程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由“创新创业教育+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创新创业实践”构成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利用“大学生科技园、众创空间、大学生创业园、校内实训基地、创业孵化基地”五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对学生进行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培养。

一是开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必修课程,旨在覆盖全体,对所有在校生进行创业启蒙教育,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兴趣和创新创业热情。在通识必修课教学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元素。通过整合、重构和变革教学内容,直接传授创业知识,通过运用参与式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创新创业体验,在创业体验中磨练学生的创业品质,锤炼学生创业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综合素质。

二是通识课程。开设创新创业类选修课程,由公共教学部及各教学系(院)共同完成,公共教学部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紧紧围绕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及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等方面的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公共选修课教学实施方案,突出黔东南地区文化特色,各系(院)结合专业特点,拟定专业选修课培养计划,并根据计划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鼓励学生跨专业、跨学科选择修课内容,如鼓励非医学类专业学生修医学急救技术,医学类学生选修营销类课程,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注重综合性职业素质与素质教育新体系的构建,树德立人,按照公民社会的建设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公民素质和规则意识、诚信意识、发展意识,适应未来社会职业发展的要求;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性文化活动、艺术活动及大量开放式讲座,开拓学生知识视野,培养良好文化艺术修养,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职业态度和强大的发展动力。

三是专业类创新创业课程。以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传统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各系(院)可根据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设置专业创新创业必修课程,以便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各环节在专业教学中的融入,培养学生的专业创新创业能力。根据专业实际,可开设《拓展训练》、《创业就业基础》、《ISO9000质量认证》、《卫生法律法规》、《公司法与合同法》等,也可以体现在专业方向课之中。课程形式可灵活多样,学分纳入专业教育总学分。

四是创新创业实践。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学分设计,坚持学校顶层设计与系(院)自主设计相结合、普适性途径与特殊性途径相结合、课程教学与实践环节相结合,各教学单位均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计出具有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学分的实现途径。可根据不同专业的实际需要,按照分类、分阶段实施的原则进行设计。一是分类设计,将创新创业实践分为专业教学实践课程和创新创业培训课程,专业实践课程分别在专业教学计划中实施,创新创业培训课程通过在我校“五位一体”创新创业平台中得以训练和提升,通过开展学生技能竞赛、专业社团、户外拓展训练、ISO9000质量认证课程、职业资格证书、创新创业训练、通识读书、志愿者服务及公益劳动、学术报告(沙龙)、创业实践(经营)活动等完成。鼓励学生通过参与科研立项、论文等途径获得学分,其获得创新创业实践多余的学分可以置换通识选修课程学分。二是分阶段实施,根据学生的教育发展规律,分阶段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一年级学生实施全覆盖教育,如开展军事训练课程、新生入学教育、组建各类兴趣小组、专业社团,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使学生初步具备创新创业意识和基本实践能力;二、三年级学生在全覆盖的基础上,实施重点培训教育,让有意向创业的学生参与商业实践项目,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作品展示、创业设计大赛、拓展训练、志愿者活动、职业技能鉴定等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根据个人意愿和潜质培育各类创业团队。

典型案例3:旅游与商务管理系校政企合作案例

学校旅游与商务管理系在“校政合作、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多元一体的集团化办学机制下,与中国最大旅游集团港中旅联合办学成立二级学院---“港中旅旅游学院”。开展校政企多元合作办学。

(1)校政合作:

与州旅发委、文体广播局、非遗中心、工信委、州妇联州电商办等行业主管部门保持联席会议制度,把握人才培养方向,整合办学资源。以开放性实训基地为载体,先后成为黔东南州导游培训基地、黔东南州导游服务中心、“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黔东南考点”、文化部认定的首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基地之一、贵州省“锦绣计划”培训基地、“淘宝大学黔东南州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基地”、省级大学生科技园、国家级众创空间等。承接了省妇联“锦绣计划”项目培训2期,共600人;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项目培训4期,共260人;黔东南州 2012年-2016年“世行项目”乡村旅游培训37期,共3219人;此外,2015年-2016年承接各类礼仪培训任务近50次,全年培训人次达5000人以上。

(2)校校合作:

与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上海大学工艺美术学院、北京服装学院等省外发达地区学校深度交流,学习先进办学经验,在人才培养、科研项目申报、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国际合作办学等方面开展合作。2014年7月开始,与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共同申报了国家级项目---《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子库——百工录:中国工艺美术非遗传承与创新》,项目预算总金额1100万元,我院负责“苗绣子项目”的研究;成功申报了教育部课题《工艺美术行业人才需求与专业设置指导报告》;两校进一步合作,互派师生共同完成了《时尚苗绣》、《首饰设计实务的》等主题项目教学;组织苗妹银饰工艺品有限公司、丹寨宁杭蜡染有限公司、贵州大学、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共同申报了省级科技重大专项《黔东南苗侗银饰、蜡染、刺绣制作技术集成及产业化示范》。

(3)校企合作:

与企业深度合作,丰富开放实训基地的内容,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在原投资290万实训设备的开放性实训基地的基础上,与黔东南九黎苗妹工艺品有限公司、丹寨宁航蜡染有限公司、黔东南州太阳鼓苗侗刺绣有限责任公司3家企业合作并达成协议,学校利用图书馆1—3楼(约8000平方米)建设成集“校内工厂 + 工艺品展示厅 + 设计师工作室+电商交易平台”集产、学、研、展、销为一体的、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生产实训中心。企业引进教学资源价值3000余万元。在2014年获省教育厅、省经信委首批“贵州省职业教育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2015年成立以苗侗民族“银饰、刺绣、蜡染”为主题的“黔粹传人”众创空间的基础上,2016年“黔粹传人”众创空间获国家级重创空间,目前已建成蜡染、刺绣和银饰等创客空间15个,孵化企业56家。每年定期举办“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学生技能竞赛”、“学生实践作品竞赛”、“科技文化艺术节”等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设立了创新创业基金、创新创业奖学金,建立了创新创业档案和成绩记载系统,激励学生开展创新实验、发表论文、获得专利和自主创业。

(二)人才培养方面

典型案例:突出学院特色,建设校园文化

学校以构筑特色文化高地、建设美丽和谐校园为目标,深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一是以人文环境建设为基础,强化文化育人氛围。进一步凝练了“厚德至善,精技致新”的校训,明晰了“在实践中学习,在创新中发展”的办学理念,提炼了“知识改变命运,技能成就梦想,品德决定人生”的办学价值观,建成以“黔粹传人”众创空间、“道德讲堂”等为代表的文化育人基地,在建筑设施和食堂、公寓、道路、广场等活动场所的命名融入丰富的文化元素,形成了浓厚的文化育人氛围。

二是以主题文化活动为平台,推进中华文化传承。积极开展“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暨技能竞赛活动月活动”、“校园运动会”、“走进学生系列讲座”、“中华经典诵读”、“道德讲堂”宣讲等文化活动,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是以苗侗民族文化进专业、进教材、进课堂为依托,广泛开展苗侗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开设苗侗康复治疗技术、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苗侗医药生产与应用等苗侗民族文化专业,初步形成了苗侗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开发利用体系;积极推进苗侗民族文化进教材、进课堂,强化苗侗民族技术文化教育;加强民族民间文化教师队伍建设,为推进苗侗民族文化传承提供师资保障。目前,学校已建成民族职业教育研究所、贵州少数民族技术文化研究中心等苗侗文化研究机构,引导苗侗文化理论研究深入开展,形成了一系列的理论成果,为推动苗侗文化保护传承、开发利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四是以体验教育为载体,让师生感悟多元文化魅力。广泛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职业人”现身指导,让学生探寻职业定位、强化职业理念、学习职业文化。以实施户外素质拓展活动为突破口,切实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

五是组织师生参加建州60周年暨第九届中国凯里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节开幕式演出、雷山苗年节巡演表演、全国百城百万市民徒步大徒步大会、黔东南州九运会暨第三届民运会志愿者服务,广泛地向社会传递了学校新形象,展示了黔东南职院人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良好风貌和再创辉煌的决心与信心,极大地提高了黔东南职院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附件1

 

计分卡

 

 

院校代码

院校名称

指标

单位

2015

2016

12822

9170在线登录金沙

1

就业率

%

98.42

98.43

2

月收入

2717

2750

3

理工农医类专业相关度

%

92.00

92

4

母校满意度

%

96.00

96

5

自主创业比例

%

0.22

13.8

6

雇主满意度

%

94.00

94

7

专业大类月收入

2500

2500

 

 

 


 

附件2

 

资源表

 

院校代码

院校名称

指标

单位

2015年

2016年

12822

9170在线登录金沙

生师比

16.83

16.45

双师素质专任教师比例

%

31.22

45

专任教师人均企业实践时间

12.3

14.5

企业兼职教师专业课课时占比

%

28.4

18.6

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

元/生

4817.58

6245.18

生均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

个/生

0.32

0.41

生均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实习时间

天/生

234

285

 

 

 


 

附件3

服务贡献表

 

院校代码

院校名称

指标

单位

2015年

2016年

 

 

1

毕业生人数(合计)

3784

3177

其中:就业人数(合计)

3724

3127

毕业生就业去向(以下三类都填,总和不受100%约束):

A类:留在当地就业比例

%

40

40.2

B类:到中小微企业等基层服务比例

%

89

90

C类:到国家骨干企业就业比例

%

0.26

0.39

2

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

万元

125.3

280.71

3

纵向科研经费到款额

万元

120

107.4

4

技术交易到款额

万元

5

非学历培训到款额

万元

314.5

321.2

6

公益性培训服务

人日

1801

1983

主要办学经费来源(单选):省      级(  )    地市级( √ )

行业或企业(  )    其  他(  )

 

 


 

附件4

落实政策表

 

院校代码

院校名称

指标

单位

2015年

2016年

12822

9170在线登录金沙

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

5869.41

8859.17

其中:年生均财政专项经费

1289.00

2478.25

教职员工额定编制数

820

820

在岗教职员工总数

638

720

生均实习企业财政经费补贴

元/月

--

--

生均企业实习责任保险补贴

5

5

企业兼职教师人均财政补贴

--

--

专任教师总数

490

579

专任教师参加省级培训量

人日

21736

22158

 

 

终审 :宣传部审核员
责任编辑: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