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在鹽場,從上學到工作,一直沒有離開過故鄉鹽場,因此我對鹽場的“鄉心”是難以割舍牽掛與眷戀,任歲月流轉,始終拿不起、也放不下……。而在這份情愫里,分量最重的,便是那條滋養了鹽場人世代的運鹽河。
猶記年少時,我時常站在東陬山頂、登高眺望,運鹽河水像一條白色玉帶,盡收眼底,一塊塊鹽田縱橫交錯,與之輝映。過去,這是徐圩鹽場范圍內唯一的河,藍色的河水,清清波浪、寬闊的河面,流向遠方,它長年為鹽工輸送生產生活物資帶來希望之河。
2012年之前,沿海大開發的春風還沒有吹到徐圩鹽場,那時候的運鹽河仍然發揮巨大能量。每年秋季是鹽場豐收的季節,潔白無暇鹽珠晶瑩剔透堆積如山,雨季來臨之前,通過小河裝船駁運堿廠、猴咀鹽坨,作為化工生產原料,那個時代在交通極不發達情況下,是唯一的交通輸紐。
六七十年代鹽場交通極相當不便,鹽河給人們帶來許多生活上的便利,人們飲用水靠的是它,通過水泥船,把純凈飲用水通過鹽河送到鹽圩下。生活物資靠的是它,它是人們生活依靠。
鹽場人都會釣沙光魚,一到夏秋兩季,與發小幾個人來到河邊,片刻時間就可以釣上幾斤沙光,回憶與家人共同品嘗沙光魚,心里的美呀!幸福的滋味涌上心頭久久不散!母親不會釣魚,只會用“小罾”放上餌料,放在河里捉魚蝦,“守株待兔”,用不多少時間,最終收獲比我們釣的要多得多!
鹽河,夏天的時候是我們天然的海濱浴場,幾個小伙伴經常結伴而行、打水漂、嬉戲玩耍,玩得不亦樂乎!
每年臨近雨季,洪澇時有發生,鹽河承載泄洪排水功能。每逢雨季受臺風影響,雨會下得特別的大,瞬時間整個鹽灘都漫上雨水,那個時候的鹽河發揮著功不可滅的作用,湍流的洪水經過鹽河流向大海,辛勤勞作的鹽場人看著鹽斤沒有大面積淌化,臉上露出了開心的笑容。
現如今鹽河雖然退出歷史舞臺,但是它在人們心中位置揮之不去,永遠讓人忘卻。如今再看看現在還僅存的幾條鹽河,心中為之感受頗多。這條河,裝著鹽場的歲月,也裝著我半生的鄉心,永遠不會被忘記!(楊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