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索引号: DZ-BWC-20160601-0012 发布机构:
生成日期: 2016-03-31 废止日期:
文 号: 主题分类: 应急管理
关键词: 山洪灾害知识简介
内容概述:

山洪灾害知识简介

山洪灾害知识简介
   

(一)山洪灾害的基本知识
    1、什么是山洪?
    山洪是指由于暴雨、冰雪融化或拦洪设施(水库大坝)溃决等原因,在山区(包括山地、丘陵)沿河流及溪沟形成的暴涨暴落的洪水及伴随发生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的总称。我市的山洪主要是暴雨引起的。
    2、山洪的分类有哪些?
    按其成因,山洪可分为如下类型:暴雨型山洪;融雪型山洪;冰川融化型山洪;拦洪设施溃水型山洪;由前面的两种或两种以上原因共同引起的称混合山洪。
    3、什么是山洪灾害?
    山洪灾害是指由山洪暴发而给人类社会系统所带来的危害,包括溪河洪水泛滥、泥石流、山体滑坡等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基础设施毁坏,以及环境资源破坏等。
    4、山洪灾害有哪些特点?
    山洪灾害的主要特点是:
    (1)季节性强,频率高。山洪灾害主要集中在汛期,尤其主汛期更是山洪灾害的多发期。
    (2)区域性明显,易发性强。山洪主要发生在山区、丘陵区,特别是位于暴雨中心的上述地区,发生暴雨时极易形成具有冲击力的地表径流,导致山洪暴发,形成山洪灾害。
    (3)来势迅猛,成灾快。降雨迅速转化为径流,短时即成灾受损,防不胜防。
    (4)破坏性强,危害严重。山洪灾害发生时往往伴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并造成河流改道、公路中断、耕地冲淹、房屋倒塌、人畜伤亡等,因此危害性、破坏性很大。   
    5、山洪灾害发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山洪灾害发生的主要因素有三个方面:
    (1)地质地貌因素。山洪灾害易发地区的地形往往是山高、坡陡、谷深,切割深度大,侵蚀沟谷发育,其地质大部分是渗透强度不大的土壤,如紫色砂页岩、泥质岩、红砂岩、板页岩发育而成的抗蚀性较弱的土壤,遇水易软化、易崩解;极有利于强降雨后地表径流迅速汇集,一遇到较强的地表径流冲击时,从而形成山洪灾害。
    (2)气象水文因素。副热带高压的北跳南移,西风带环流的南侵北退,以及东南季风与西南季风的辐合交汇,形成了山丘区不稳定的气候系统,往往造成持续或集中的高强度降雨;气温升高导致冰雪融化加快或因拦洪工程设施溃决而形成洪水。据统计,发生山洪灾害主要是由于受灾地区前期降雨持续偏多;使土壤水分饱和,地表松动,遇局地短时强降雨后,降雨迅速汇聚成地表径流而引发溪沟水位暴涨、泥石流、崩塌、山体滑坡。从整体发生、发展的物理过程可知,发生山洪灾害主要还是持续的降雨和短时强降雨而引发的。
    (3)人类活动因素。山、丘地区过度开发土地,或者陡坡开荒,或工程建设对山体造成破坏,改变地形、地貌,破坏天然植被,乱砍滥伐森林,失去水源涵养作用,均易发生山洪。由于人类活动造成河道的不断被侵占,河道严重淤塞;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也是山洪灾害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如何在山洪灾害发生时安全转移?
    1、坚持汛期值班制。进入汛期后(每年的5月中旬到10月),山洪灾害频发的地方,各乡(镇)、各山洪灾害易发的村,要实行24小时值班。乡(镇)政府要经常收听、收看气象信息和上级部门发布的求雨情、险情预报,密切关注和了解所在地的雨情、水情变化,做到心中有数。密切注意天气,在暴雨山洪发生前2—3小时判断决策和指挥转移及时避开山洪袭击。
    2、准确及时发出测报。山洪预报是防御山洪灾害,降低或减轻山洪灾害损失的一项重要工作。气象、水文部门要提前发出暴雨预报,乡(镇)、村密切注意暴雨前兆,加强观测,及时抓住雨情。
    3、及时发出安全转移警报。
    (1)预警程序及信号传递方式。为让群众躲灾、避灾及时,减少山洪灾害损失,在一般情况下,应按县→镇→村的次序进行预警。
    (2)预警、报警信号设置。预警信号为电视、电话。县防汛办在接到雨情、水情信息后,通过县电视台及电话通知到各镇。警报信号的设置因地而异。
    (3)信号发送。在6—10月份汛期,县、乡(镇)、村三级必须明确1—2名责任心强的信号发送责任人,在接到县、镇指挥部紧急避灾转移命令或获得严重的监测信息后,信号发送人必须立即按预定信号发布报警信号。除手机外还要有自已的自动报警系统。
    4、群众及时转移。暴雨突降,洪水水位陡涨,洪流奔腾聚至,可以撤迁救生时间一般为1—3小时。当山洪突发,山洪区群众接到转移信号或听到警报后,必须像听到防空警报那样自动迅速转移到预定安全地点。不要待逐户催促才转移。转移时应往两岸山丘高地跑,不逆或顺水流方向跑。转移责任人应负责组织指挥,维护秩序和转移安全。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