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索引号: DZ-DZBGS-20130926-0066 发布机构:
生成日期: 2013-01-16 废止日期:
文 号: 主题分类: 计划规划
关键词:
内容概述:

我院2012年工作总结及2013年工作要点

2012年,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学院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国家示范校建设为引领,以新校区建设和搬迁为契机,凝心聚力,深化改革,深化内涵建设,各项事业实现了更好更快发展。

一、2012年工作总结

(一)进一步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推进德育工作

学院以“三性”(即高教性、职业性、民族性)为特征,以“三融合”(即中华文化、民族文化、优秀企业文化)为内容,以“三贴近”(即院领导联系教学系部贴近基层,中干联系教学班贴近学生群体,党员教职工联系学生贴近学生个体)为途径,全方位推进素质教育,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切实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扎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不断开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效途径。2012年两次召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例会,开展专职辅导员培训及辅导员和班主任工作研讨,坚持院系两级齐抓共管,广泛动员,全面实施“三全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2.积极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通过组织开展走进学生系列讲座、运动会、技能竞赛等主题教育活动,激发广大青年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学校,热爱所学专业和将来要从事的职业,切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断营造良好育人氛围。2012年学院举办5期19场“走进学生”系列讲座。2012年5—6月举办科技文化艺术节暨第六届技能竞赛活动,共有学生参与活动为28120人次,学生参与率达341%。

《诵读经典�滋养人生--用中华经典国学文化浸润学生心灵》获贵州省首届优秀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三等奖。罗春艳等15名同学被评为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三好生”、杨娟等5名同学被评为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学生干部”、11药学(1)班被评为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先进班集体”。

(二)政校企大联姻,共谋区域经济大发展

1.紧扣地方经济需求,优化专业结构。围绕“两加一推”主基调和贵州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战略的要求,按照“扶优、改旧、整合、创新”的原则,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主动与地方支柱产业和优特产业对接,逐步改造传统专业,积极建设与地方经济社会紧密结合的新专业,努力构建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体系。2012年新增眼视光技术、苗侗康复治疗技术、苗侗药物生产与应用技术、医学检验技术、音乐表演等专业5个专业。现开办高职专业36个。完成了航空服务、供用电技术等17个新专业申报,其中高职专业12个,五年一贯制专业5个。

2.对接产业发展,培养急需人才。全面落实州委、州政府“工业强州、城镇带州、旅游活州”三大战略,围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目标,积极谋划人才培养工作。按照州人民政府连续三年出资由学院培养园艺技术专业(蓝莓方向)应用型专门人才360名的目标要求,认真抓好落实,确保州蓝莓产业基地项目的顺利实施。

3.积极开展对口帮扶活动。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对各职校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课程改革等方面予以指导,共同推进职业教育大发展。在各中等职业学校开展示范校申报中,学院派专家参与对申报学校的预评估,为麻江职中、黔东南州职校成功申报省级示范性中职学校提供帮助。

4.积极探索中高职的衔接模式。积极拓展办学空间,助推中职高职共同发展,实现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内涵、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延续与衔接,形成适应区域经济结构布局和产业升级需要的办学模式。根据各职校的实际,形成了“1+2分段”、“3+2分段”、“对口升学”等模式。

5.认真开展校校合作。根据各县人才需求和各县职校的办学条件,学院在条件比较成熟的职校开展合作办学,共同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技能人才。近年来,学校相继在凯里、黎平、丹寨、榕江、从江等县市职校开办了联合办学点,主要为当地培养社区医学、康复等专业紧缺人才。

(三)建立督导工作长效机制,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1.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规章制度。先后制定了《教学督导规程》、《教师教学质量测评指标体系》、《教师教学质量激励办法》、《听课制度》、《试卷质量评估要求》、《教师教学工作量化考核方案》、《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实施办法》、《优秀学生教学信息员评选办法》等制度,教学质量监控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2.坚持项目引导,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以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为出发点,以申报国家项目为引导,着力加强建设,专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2012年成功申报“‘3+2’三年制专科临床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组织实施口腔医学专业和林业技术专业服务产业能力提升项目,申报省级示范专业2个,组织拟定了教育信息化建设试点实施方案。

3.构建全方位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对整个教学过程(包括课堂教学、顶岗实习、毕业生跟踪调查等主要环节)通过师生座谈会、问卷调查、教学观摩等方式实行质量监控,并邀请企业行业参与指导。2012年,通过对教学过程的监控来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不仅保证了“教”的质量,也激发了“学”的热情。全年教学运行秩序稳定,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满意度高,学生学习积极性高。

(四)创新机制,不断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水平

1.全面启动“三上三下”的师资队伍建设模式,积极开展双师素质和双师型教师的认定工作。在继续实施好师资队伍建设五大工程的基础上,结合职业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并施行《双师型教师认定管理暂行办法》、《9170在线登录金沙“三上三下”工作实施办法》(“三上”即实施教师上学历、上职称、上科研;“三下”即实施教师下行业企业、下贫困乡村、下中学)。2012年教师下企业50人次,下乡村12人,下中学300余人次。通过“三上三下”工作的实施,有效促进了教师素质和干部素质,教书育人、服务育人和管理育人水平不断提高。

2.认真实施“青蓝工程”,确保教师团队的可持续发展。制定《督学帮带新教师工作实施方案》(试行),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于2012年3月启动了以老带新的帮带工作,督学及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按对口专业从师德师风、教学思想及教学理念、教学业务能力等方面对教龄在三年以下(含三年)的新教师进行一对一帮带,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同时,加大培训培养力度,实现教师团队的可持续发展。2012年有91人参与青年教师导师制,16位督学教师参与帮带工作, 138人次出去参加考察学习。公开招聘、遴选人才69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1人,本科生58人)。

(五)招生工作再创辉煌,就业工作开创局面

始终把招生和就业工作作为学院工作的重中之重,高度重视,确保招生就业工作的顺利进行,确保就业质量稳步提高。

1.招生工作。2012年高职招生计划,贵州省计划3800人,国家计划2750人,实际报到3795人,新生报到率为省计划的99.86%,国家计划的138%;中职招生计划为1050人,报到注册1461人。2012年度继续教育处共招收成人专科、本科及自考新生730人,其中本校录取成人专科生180人、贵医、遵医、西南林大联合办学成人本科新生372人,自考本科新生178人。在校生规模2366人。其中成人本科1171人,成人专科865人,西南林大本科330人 。目前学院全日制在校生为12329人,其中高职生8470人,中职生为3859人。

2.就业工作。2012年我院高职毕业生人数为2244人、截止已就业2191人,就业率97.64%,用人单位满意度90%,基层就业率达70%以上。

(六)增强服务意识,满足社会多样化发展需要

1.打造科研平台,营造良好科研氛围 学院进一步完善科研工作机制,健全科研工作制度,出台了《9170在线登录金沙科研成果奖励办法(修订)》、《9170在线登录金沙科研课题经费管理暂行办法(试行)》、《9170在线登录金沙科研工作评价办法》等相关政策,实行了科研考核机制,增加了科研投入,加大了对教师科研的考核奖励力度,鼓励和支持有一定研究基础和能力的教师积极参与科技服务,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2012年,公开发表论文125篇(中文核心期刊13篇)、专著1部,完成27项地厅级以上科研项目申报(立项14项),8项科研课题结题,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本院学报刊载文章80篇。

2.积极开展技术服务和应用技术研究。2012年学院植物组培中心与三元泰宝集团合作为施秉中药材生产基地繁育20万株太子参组培苗;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喀斯特山区种质资源优异基因发掘与转基因安全性研究”项目的子项“从江香禾糯品种比较试验研究”;2012年我院医药技术系与飞云岭公司合研的“秘制阿胶膏”已成功上市,单独研发的苗医药绝技“苗巫火灸疗法”治疗椎间盘突出也在康复医院应用;2010--2012连续三年与省直3部门捆绑组成省党建扶贫工作队帮扶锦屏县用自身的技术人才优势使启蒙镇的网箱养鱼、山油茶栽培、辣椒种植、紫薯引种等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3.发挥专业优势,增强社会服务功能。作为黔东南职业教育的龙头,学院承担着“阳光工程”、基层农业技术、家政服务、安全生产管理、财会人员培训、执业助理医师、导游、就业技能、驾驶等各类培训,培训项目覆盖农业、工业、养殖、医疗、保健、财经等领域共计76个工种。2012年,学院开展各类培训共计9563人。技能鉴定37批次共计4950人,鉴定合格4750人。生态园林绿化公司实现总产值1894.1万元。

(七)构建立体宣传格局,提升宣传社会影响

1.构建网络宣传平台,提高宣传时效。2012年对门户网站进行第四次改版升级,提升了校园网的整体宣传服务功能,增强了网站的思想性、时效性、技术性、服务性和安全性。

2.以重大活动为契机,集聚对外宣传效应。一是抓住成功评选为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这一契机,先后在《黔东南日报》、《人民文摘》刊载专版,大力宣传学院办学成效。二是在学院新校区启用仪式暨办学10周年纪念活动期间,多渠道、多角度、多层面对外展示学院新形象。三是通过网络、报刊、电视台、广播等新闻媒体,加强重大节日活动宣传,展示学院生动活泼的公众形象。

(八)全力推进新校区建设,如期实现整体搬迁

新校区各建设项目于2011年1月陆续开工,建设工地机器轰鸣,夜以继日,全力推进,2012年7月底,学院抽调部分中层干部进驻工地,联系各建设项目,督促施工进度和质量。2012年8月底学院整体搬迁至新校区。10月26日,学院成功举办新校区启用仪式暨办学10周年纪念活动,在全州乃至全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充分展示了良好的精神风貌,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一致好评。新校区建成投用,既为学院集中办学、提高质量搭建了新平台,也为广大学子增智求学提供了良好环境。

(九)强化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一是进一步健全完善管理制度。制定实施《公文处理工作制度》、《科研课题经费管理暂行办法》、《督学帮带新教师实施办法》及《食堂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优化内部管理运行机制。二是做好审计工作。加强对新校区建设的职能监督,做好新校区建设项目、后勤集团财务收支及经营管理情况的审计工作,强化学院自行开展物资(设备)采购、工程项目招议标管理的价格审计工作。三是加强安全保卫工作,维护校园稳定和谐。四是强化后勤保障服务职能,完成新校区搬迁及管理的繁重工作任务。五是规范财务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完成了新校区建设资金划拨、支付及核算等工作。六是加强医务所管理,做好健康教育、医务服务与咨询工作,完成2012级新生4754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工作。

二、2013年工作要点

2013年是学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深入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州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围绕主基调和主战略,进一步夯实办学基础,增强办学活力,提升办学品位,彰显办学特色,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一)明确目标,按国家示范校的标准扎实推进学院建设改革各项工作。要实施好现有实训基地项目建设,积极争取1-2个新的国家、省级项目支持,加大实训基地建设力度,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二)以评促建,全面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以迎接第二轮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评估为契机,进一步贯彻中央16号文件精神,全方位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丰富活动载体,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三)加强专业建设,深化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实施优势专业和精品专业建设,力争新增设1-2个专业,扩大现有专业五年制招生规模。强化常规教学管理,深化行动导向教学改革,加大校本教材开发建设力度。

(四)以教育科研为载体,提升学术水平。鼓励教师主持或参与教材编写,大力加强校本教材建设。加大科研项目申报力度,提高科研成果层次。加快民族文化研究中心场馆建设,实施好贵州省少数民族技术工艺流程数据库建设。

(五)强师增能,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继续实施好教师队伍培养“五大工程”和“三上三下”工作措施。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培养。加大“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做好资格认定,兑现相关待遇。加大外聘兼职教师力度,增强实训实效。继续选派骨干教师赴国内外学习培训。

(六)扩大开放,进一步提升办学竞争力。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探索共同育人新模式;进一步加大实训基地合作力度,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的路子,加快教育管理信息平台建设步伐,不断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进一步加强对外开放,积极争取国内、国际合作项目。

(七)坚持宗旨,进一步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科学制定2013年招生计划,合理安排,加大宣传力度,增加宣传形式,扩大宣传覆盖面,力争明年的招生有新的突破。重视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创业意识。加强成人继续教育招生教学管理工作,做好各类培训工作。进一步提升职业鉴定所服务功能。

(八)强化保障,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加强制度建设特别是学院章程建设,提高科学化管理水平。加强校园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强化后勤保障,深入开展爱国卫生和创建卫生、生态、文明城市工作,构建文明和谐校园。

(九)统筹兼顾,稳步推进各项工作协调发展。抓好老干工作。进一步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和管理,切实解决好教职工关注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和实际困难,凝心聚力谋发展。

(十)认真做好整体搬迁后各项设施建设、完善工作。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