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您的位置:首页 >教育教学>人才培养>详细内容

人才培养

2019级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高职)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7-23 13:30 浏览次数: 【字体:

一、 专业名称及代码

临床医学(520101K

二、入学要求

一般为高中阶段教育毕业生、中职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

一般为3年,特殊原因最长可延长至5年。

四、职业面向

表1   专业职业面向分析表

所属专业大类(代码)

所属专业类

(代码)

对应行业

(代码)

主要职业类别

(代码)

主要岗位类别(或技术领域)

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举例

医药卫生大类(52)

临床医学类(5201)

卫生(84)

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050000)

基层医疗卫生

执业助理医师

执业医师

药剂人员

药士

药师

健康管理

健康管理师

社会服务和居民生活服务人员

(4070000)

育婴员

育婴员

购销人员

(4010000)

医药用品营销

医药商品购销员

五、培养目标和规格

(一)培养目标

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吃苦耐劳、全面发展,适应医养健康产业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创业素质,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保健等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从事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领域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1.素质要求

(1)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

(2)具有诚实守信,踏实认真的工作作风,不过度医疗;

(3)富有爱心和同情心,关爱老、弱、病、残及困难群体;

(4)热爱本职工作,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

(5)具有扎根基层,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贡献终生的信念;

(6)具有依法行医的法律意识,掌握常用的卫生法律法规、规章,能依法维护患者和自身的利益;

(7)具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8)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

2.知识要求

(1)掌握临床医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基层内、外、妇、儿等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知识;

(3)掌握基层、社区常见慢性病管理知识;

(4)掌握基本的药理知识及临床合理用药原则;

(5)掌握中医基本诊断、治疗知识。

(6)掌握一定的英语、计算机和法律基础知识;

(7)了解人体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及人的正常心理特征;

(8)了解常见传染病的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及防治原则。

3.能力要求

(1)能够运用中西医结合、民族医药结合的适宜技术,对基层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诊断和治疗,以及常见慢性病的管理;

(2)能够对基层重大传染病及时识别、早期处理;能够处理基层常见危急重症、组织抢救与转送病人;

(3)能够开展妇幼保健、计划生育工作,实施健康教育及健康管理;能够胜任基层卫生宣教、健康指导、预防保健等工作;

(4)能够对未来职业生涯做出规划,终生学习;

(5)能够在基层卫生服务领域应用计算机技术及利用网络资源等方式,在业务上继续提高;

(6)能够处理好人际关系,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能够组织协调、自我管理和一定的创新创业。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

(一)典型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分析

表2  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行动及内容描述表

职业岗位

典型工作任务(岗位)

行动领域(能力)

学习领域(课程)

临床

诊疗

 

 

内科疾病诊疗(神经病学、精神病学)

1、能根据各系统常见病例熟练总结病史特点、提出主要诊断和诊断依据、鉴别诊断及鉴别要点、拟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2、能根据病例合理选择相关检查项目、检查结果能作出正确判读

3、能规范书写内科住院病历和门诊病历、首次病程录

4、运用内科常见病、慢性病基本知识,能对普通群体人员进行卫生宣教和健康管理指导

5具备助理执业医师基本的内科学知识和技能;

6、具有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及医疗行为规范,具备安全医疗意识;

7、具有严谨求实,不断更新知识,适应医学职业终身学习的素质。

1、呼吸系统疾病:COPD、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症、肺心病、呼吸衰竭、肺部感染性疾病、肺结核

2、循环系统疾病:急慢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高血压病、冠心病、心瓣膜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病、心包疾病、病毒性心肌炎

3、消化系统疾病: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肝硬化、肝性脑病、溃疡性结肠炎和肠结核

4、泌尿系统疾病: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尿路感染、肾功能衰竭

5、血液系统疾病:贫血总论、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白血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

6、内分泌代谢障碍性疾病:甲亢、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

7、风湿性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

 

外科疾病诊疗

1.具备严格的无菌观念;可完成各种基本消毒操作;

2.能运用外科基本技能操作;

3.具有急诊意识,具备外科急救技能,如心肺复苏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技术等;

4.会书写外科病历和各种记录、学会体格检查特别是外科专科检查;

5.能评估常见的手术的适应症、禁忌症;学会手术基本操作;能够进行切开引流、静脉切开、常用穿刺技术、常用骨折固定和复位、损伤急救、各种引流、减压、治疗用导管的使用和管理,能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体表肿瘤、阑尾、疝等小手术。

6.具备临床分析和独立思考、综合判断的能力,能独立诊治病人。

1.知晓外科学发展史,跟进新技术、新成果,关注专业领域发展趋势。

2.领会运用外科基础知识如无菌术,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的失调,输血、外科休克、麻醉、复苏、术前准备和术后处理,外科营养、外科感染、创伤、烧伤和冷伤;
  3.
熟知外科常见病如:神经外科、甲乳外科、心胸外科、胃肠外科、肝胆外科、血管外科、泌尿外科、骨科的基本知识及诊断、治疗;

4.知晓临床诊疗路径:接诊-问诊-体格检查-辅助检查-诊断-治疗。 

5.知晓疾病预防和健康宣教。

妇产科疾病诊疗与妇女保健

 

1.具有严谨、求实的临床思维能力;

2.能理论联系实际,对疾病做出准确、合理的诊疗方案;  

3.能正确书写产科、妇科及门诊病历,开具医嘱及处方  

4.能进行医患沟通,建立良好、和谐医患关系;  

5.能进行常规、特殊的专科检查及操作;  

6.熟练掌握产科、妇科、生殖、计划生育等手术操作;  

7. 能利用所学创新地开展妇女保健工作以实现自主创业

1、了解妇产科学即妇女保健学的发展史及新成果,与时俱进;

2、掌握女性生殖器官解剖位置及功能,生殖系统的生理特点及变化;

3、掌握生理产科、病理产科临床过程、预防及处理;

4、掌握妇科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

5、掌握避孕、节育和终止妊娠的适应症、禁忌症及并发症的处理;

6、妇女各时期保健健康教育知识。

儿科疾病诊疗与儿童保健

 

1.具有正确收集病史相关资料的能力;

2.能正确开出相关检查项目及检查结果的判读;

3.能对常见病和多发病能做出正确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

4.能熟练进行常规的诊疗操作;

5.会规范书写住院病历和门诊病历,规范开出医嘱和处方;

6.能进行生活指导和卫生宣教,利用所学开展婴幼儿看护及自主创业;

7.具有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及医疗行为规范,拥有安全医疗意识。

8. 具有参加助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基本儿科学知识和技能。

9.具有严谨求实,不断更新知识,适应医学职业终身学习的素质。

1.了解各系统儿科常见病的发病机制;熟悉各系统儿科常见病的病因、病理变化;掌握各系统儿科常见病的临床表现特点、诊断要点、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执业助理医师理论考纲)

2.掌握社区常见儿科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原则。熟悉社区常见儿科疾病的发病原因、机制、鉴别诊断等。

3.熟悉小儿各年龄阶段生长发育的规律和特点。

4.了解社区非常见儿科疾病,了解儿科学疾病诊疗的新进展。

 

五官科疾病诊疗

1.能运用理论知识对各疾病做出正确的诊断与治疗。

2.能正确书写五官科门诊病历,规范处方书写。

3.熟悉视功能检查的操作,会做眼睑翻转法,结膜冲洗法,滴眼药水,涂眼膏法,眼部包扎法。

4.会使用额镜、鼻镜、耳镜、间接喉镜、压舌板,会做外耳道冲洗、鼻腔冲洗,会做耳部、鼻部滴药,咽部涂药、喷药。 

5.能运用所学知识与病人及病人家属进行有效沟通。

6.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关心爱护病人,做合格的基层医务工作者。

1.了解五官科学的发展历史。

2.掌握结膜病、角膜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掌握泪器病的诊断与治疗,熟悉白内障、青光眼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与卫生保健。

3.掌握鼻疖的处理方法及并发症,熟悉鼻炎的的病因、并发症及预防。  

4.掌握急性扁桃体炎、急性会厌炎、小儿急性喉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了解其并发症的发生。

5.掌握中耳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与保健。

中医实用技术

1.  能运用中医基础哲学思想、脏腑理论、病因知识、中医诊断、辩证施治理论。

2.  能够运用毫针刺法、灸法、拔罐法、刮痧、推拿的操作。

3.  具备传统中医大医精诚思想和团队协作、救死扶伤、技术精湛中医博爱精神。

1.了解中医基本诊断、治疗知识。

2.掌握常见疾病的基本处理和诊治方法。

 

传染科疾病诊疗

1、能进行传染病的隔离消毒工作;

2、具有对常见传染病进行卫生宣教的能力;

3、能指导病人进行有关的自我保健和家庭护理;

4、能对常见传染病进行诊断、治疗和预防。

掌握常见传染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以及流行病学与预防措施,教学的重点应放在诊断与治疗方面,同时必须学习及掌握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如与微生物学、免疫学、流行病学、内科学和儿科学等紧密联系的常用诊疗技术。一方面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临床基础;另一方面又能掌握预防传染病的知识与技能,可做到能治能防,提高其工作和研究的质量,为控制与消灭某些传染病的流行打下基础。

临床辅助技术

医学影像技术

1.具备常见病阅片能力,和疾病影像表现基本判断力。

2.具备良好职业素养和与患者沟通能力。

1.掌握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影像诊断的基本知识。

2.掌握x线摄影条件、X线常规检查体位、掌握普通螺旋CT人体各部位平扫与增强的操作技能。

苗侗医药技艺

 

1.具有传承民族医药技术的意识和利用实用民族医药技术进行创业的能力;

2.能运用苗医技术对常见疾病作出正确的辩证和治疗;

3.会与病人及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

4.能进行中医四诊的检查,如望诊、闻诊、问诊、切诊;

5.能进行苗医特色治疗,如推拿治疗、中药及苗侗药物治疗等。

 

了解苗侗医药的发展概况;

掌握十二经脉及常用腧穴的体表分布、定位和主治病症;

熟悉常用苗药的性能、分类和临床应用;

掌握中医四诊、辩证论治的基本内容,尤其学会八纲辩证的方法;

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表现、苗侗医药的治疗及预防。

全科医学

全科医学概论及公共卫生

服务规范

1、能应用人群健康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描述人群的健康状况。

2、初步运用公共卫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配合有关部门进行卫生监督和管理。

3、初步运用健康教育、行为干预等技能和方法进行常见疾病的防制。

4、具备积极的专业情感、专业态度,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及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5、具有对诊疗对象所患疾病的判断力,有对病情变化、心理反应和药物疗效进行观察和处理的能力。

6、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较强的服务意识。

1、理解整体论的健康观、人与环境的平衡观、健康与疾病的连续观。

2、掌握人群健康调查研究的卫生统计和流行病学方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3、掌握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劳动卫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要求。

4、掌握三级预防原则,以及常见疾病的防制要点。

(二)公共基础课程

应准确描述各门课程的课程性质、目标、主要内容和教学要求,落实国家有关规定和要求。并注明学时、学分。

公共基础课程包括必修课程、限定选修课程及任意选修课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本课程总学时54学时,其中理论学时36学时,实践学时18学时,3学分。

(1)教学目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理论性、实践性于一体的高校本专科学生必修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本课程,有助于大学生领悟人生真谛,坚定理想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和改革创新的生力军;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积极投身道德实践,做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新时代青年;有助于大学生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运行和体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法治道路的精髓,增进法治意识,养成法治思维,更好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做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做一名具备优秀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的大学生。

(2)教学内容

本课程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教育为主线,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依据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教育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与法律修养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本课程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帮助大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 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进一步提高分辨是非、善恶、美丑和加强自我修养的能力,使其成长为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本课程总学时72学时,其中理论学时54学时,实践学时18学时,4学分。

(1)教学目标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使大学生更加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所形成的理论成果,帮助学生理解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坚定“四个自信”,帮助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升。

(2)教学内容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是高校本专科学生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课程教学内容按照教材体系分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部分。

根据2020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的意见,在教学形式上采取课堂教学(线上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课学习,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基本内容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帮助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大学生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实践教学包括课堂开展互动演讲、辩论、唱红歌等方式,增进与国家社会的情感认同。校内实践主要是参观校史馆、了解我校发展历程,培育学生爱校如家的家国情怀;校外开展黔东南党史馆等红色文化资源基地,激发学生了解学习中国革命的发展历程的热情,开展当地红人物访谈等方式让学生与老红军近距离接触,弘扬中国革命精神,坚定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共产主义理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3.《形势与政策》

《形势与政策》总学时为32学时,2学分。分四个学期实施教学,其中每学期完成8学时。

(1)教学目标: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深刻领会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面临的历史性机遇和挑战,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

(2)教学内容

 《形势与政策》课是以教育部每半年发布的《形势与政策教学要点》为依据,结合省、州教育工委的统一要求和我院实际,每学期确定4个授课专题,主要讲授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马克思主义形势观政策观、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基本国情、国内外形势及其热点难点问题。专题讲课稿和课件由马列部和形势与政策教研室负责提供。《形势与政策》课其他专题以形势报告会形式实施,并根据国内外形势发展,确定相关内容,由党委宣传部负责安排实施。

4.《贵州省情》

本课程总学时18学时,其中理论学时16学时,实践学时2学时,1学分。

(1)教学目标

该课程是在贵州省内高校开设的一门极具地方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让大学生掌握省情,认识国情、了解贵州的发展优势,围绕当代大学生关心的省情热点、疑点和发展难点等问题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激发学生“参政贵州”、“融入贵州”、建设的热情,增强对贵州文化的认同感和责任感、使命感,增强他们发展贵州的信心,为建设贵州提供不竭的动力。

(2)教学内容

《贵州省情教程(第6版)》是中共贵州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贵州省教育厅组织编写,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列入贵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范畴的一门课。课程以“探究省情、振兴贵州”为主要思路, 以专题模块的形式呈现,内容包括:脱贫攻坚的贵州实践、山川秀丽的自然生态、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多民族团结互助的社会生态、成就斐然的经济发展、欣欣向荣的民生事业、不断发展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课程内容以博采众长、结构新颖、内容丰富、覆盖面广、数据翔实、可读性强为特点,突出现实性、科学性和前瞻性,提供认识贵州省情的基本概况、基本理论和方法。对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贵州,增强热爱贵州、建设贵州的热情和信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5.《健康体育》

本门课程为公共必修课,总学时 108学时,实践108学时, 6学分。

(1)课程目标

通过体育课程的教学,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认识,掌握一项或多项自己较为喜欢运动项目的锻炼方法,养成自觉科学锻炼的习惯,使之成为终身锻炼身体的习惯,并且能终身受益。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良好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增强自信心,提高情绪控制能力等。通过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交往能力和适应能力,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2)课程内容

本课程分三学期进行教学,每学期36个学时,教学内容根据《全国普通高等院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的基本要求,并结合我院体育教师师资、场地、器材等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教学项目分别为:健身体育、选项体育、兴趣体育。

(3)课程要求

完成大学阶段的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并达到合格水平。掌握一项或多项体育项目的锻炼方法,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培养顽强拼搏、积极进取、交流顺畅、善于合作的人格品质,促进个性发展,形成规则意识,树立良好的体育道德观。

6.《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本课程为公共必修课,总学时32学时,其中理论24学时,实践8学时,2学分。

(1)课程目标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认识健康心理对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指导大学生树立心理保健意识,认识心理活动的规律与自身个性特点,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调适方法,学会化解心理困扰;引导他们拥有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学会学习,培养创造性思维,优化心理品质,开发心理潜能,促进全面成才。

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讨论法为辅。作业三次,考核方式为考查。

(2)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讲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概念、心理健康的标准与意义、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及自我心理调适的基本知识。自主学习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掌握自我探索技能、心理调适技能及心理发展技能,如环境适应技能、学习发展技能、人际交往技能、情绪管理技能、压力管理技能等。课外实践环节,引导学生了解自身的心理特点和性格特征,对自己的身体条件、心理状况、行为能力等进行客观评价,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在遇到心理问题时能够进行自我调适或寻求帮助,积极探索适合自己并适应社会的生活方式。

(3)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掌握基本的心理调适方法;通过该课程的实训模块,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耐挫性,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和顽强的意志品质,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达到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养的目的,从而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7.《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

是针对所有在校全日制专科学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程,适应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需要,按照国家教育部和贵州省教育厅关于开设就业指导课程的要求开设的,总学时32学时,其中理论学时24学时,实践学时8学时,学分2学分。

(1)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帮助大学生正确地进行自我分析与评价,实现正确地自我认知,正确地认识社会对大学生的就业需求,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根据自身特点和社会需求,形成不同的就业取向,进行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并以职业目标为导向,进行大学生生涯设计,使其在大学期间自觉、合理地进行自我塑造,培养求职择业应该具备的素质和能力,提高职业素养,增强就业竞争力,为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2)教学内容 

本课程贯穿大学生整个大学生涯,对一至三年级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相关理论的教学和就业实践指导,采取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集体传授与个性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全程就业指导。教学内容主要有专业思想与学习目的教育、自我认知教育及职业生涯规划、择业观教育、就业政策指导、就业信息准备及择业技能训练、就业材料的提交等。   

(3)教学要求

本课程的学期成绩及总成绩均采用百分制计分法进行评定,成绩根据三次的考查的分数计算。课程成绩由三个学期成绩按照3:3:4的比例计算得出,课程成绩及格者方可得到本课程学分。前二学期的成绩由辅导员交各学院存档,最后一学期由辅导员计算出学生成绩、各学院汇总、交教务处。

8.《军事课程》

本课程是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的公共必修课程,教学时数148学时,理论36学时,实践112学时。记9学分。

(1)课程目标:普通高等学校通过军事课教学,让学生了解掌握军事基础知识和基本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和忧患危机意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提高学生综合国防素质。

(2)教学内容

《军事课程》主要学习国防概述、国防法规、国防建设、武装力量、国防动员、国防动员内涵、国防动员主、 国家安全形势、国际战略形势、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当代中国军事思想、新军事革命、信息化战争、信息化作战平台。

(3)教学要求

该课程纳入普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列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实行学分制管理,课程考核成绩记入学籍档案。

(三)职业基础课

应准确描述各门课程的课程性质、目标、主要内容和教学要求,增强可操作性。并注明学时、学分。

1.《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

本课程总学时126学时,其中理论50学时,实践76学时,7学分。

(1)教学目标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是临床医学专业重要基础课程,在医学领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医学教育中的必修课。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正常人体各器官配布,形态结构和重要位置关系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其它基础医学课程及临床医学奠定基础。本课程有助于培养较高素养的职业医生,他们能够从尸体解剖学习过程出发清楚地认识到正常人体各器官的配布、形态结构和重要的位置关系;能够了解人体结构与形态的关系、人体结构变化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了解临床工作的人体形态学基础并找到临床职业发展方向;能够具有较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精神;培养不畏艰苦的学习意志,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团结协作的精神,爱护标本的良好品德。在医学中1/3以上的名词来源于解剖学,它与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病原微生物

学等基础医学及大多数临床医学关系密切,它是基础中的基础,是一门重要的医学核心课程。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对身体的形态以及器官构成都必须熟练掌握,这样才有助于对疾病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同时对解剖的基本知识掌握后才有助于在临床工作中对患者的应用。

(2)教学内容

根据专业特点,学生以后工作的环境,通过标本、模型等辨认使学生对基本知识做到全面的了解。主要以实验室为基础,将课堂搬进实验室,充分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在实验室进行分组教学,每个实验小组配有标本和模型。通过“教师示范,学生观摩,学生操作,教师指导”的方法,做到边学习边观察,使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密切结合。目前临床工作发展迅速,一些新技能不断应用于临床。以专业岗位的需要为目的,根据新技能、新进展对解剖的要求及时调整,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实现了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极具实践性的课程,医学生在学习其它医学课程及临床实践前必须熟悉人体解剖结构,而对人体构造认识理解和记忆都是来自于尸体解剖和模型观察。

2.《生理学》

本课程总学时72学时,其中理论50学时,实践22学时,4学分。

(1)教学目标

《人体生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课程。作为医学生应系统掌握人体基本生理机能的发生原理、发展过程,环境因素对其的影响以及人体机能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够应用基本的生理学知识体系从整体、系统器官和分子水平上解释基本的生理现象,为后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并对相关执业考试起重要的支撑作用。能够掌握生理学实训的基本实验技能,并配合专业特点锻炼其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逐步养成科学的思维方法,严谨的工作作风;提高应用生理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职业上岗、继续教育和独立工作创造条件。

(2)教学内容

人体生理学的理论来源于实验,通过实验可以验证理论并加深对理论问题的理解。所以生理课由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两部分组成。

理论教学内容包括绪论、细胞的基本功能、血液、血液循环、呼吸、消化和吸收、能量代谢和体温、肾脏的排泄功能、感觉器官、神经系统、内分泌、生殖等。

实训教学内容包括四大生命体征的测量、血型鉴定、红细胞渗透脆性、反射弧分析、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影响尿生成的因素、视力检查、肺活量的测定等。

3.《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本课程总学时72学时,其中理论52学时,实践20学时,4学分。

(1)教学目标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是研究人体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学科。从医务人员的执业能力的工作特点出发,基于工作过程的思路,科学的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运用相结合。坚持“会学、会用”教学原则,突出助理医师的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的病理学方面的内容,为临床学生资格考试服务。

(2)教学内容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是基于工作岗位对基层卫生人才需求的充分调研,加上行业执业考试的基础上进行的。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教、学、做结合,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与大纲要求相吻合、同时与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接轨,提高临床医师对疾病发生、发展过程认识判断的执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4.《生物化学》

本课程总学时54学时,其中理论34学时,实践20学时,3学分。

(1)教学目标

通过尝试将启发、互动运用于生物化学教学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生物化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及发展简史;理解和掌握生物体内基本物质的结构、性质、生物学功能以及有关实验技术;理解和掌握生物分子的新陈代谢及生物遗传信息的储存、传递;理解并掌握生物化学基本知识点,理解生物化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了解生物化学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能力目标:掌握知识点的相互关联,并能灵活应用知识点,解释一般生命现象,初步分析本专业相关领域复杂问题;理解并掌握现代生物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基础;养成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以及勤于实践的进取精神培养学生能够运用生物化学基本理论知识正确认识生命现象的生物化学本质和规律;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注重观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内容

医学生物化学是运用化学、生物学的原理与方法,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体的化学组成和生命活动过程中变化规律的学科。医学生物化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在医学教育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既是联系医学学科之间的桥梁,也是产生新的学科领域的生长点。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人体的物质组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及其调节;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调控。

5.《药理学》

本课程总学时72学时,其中理论52学时,实践20学时,4学分。

(1)教学目标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 ( 包括病原体 ) 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及机制的一门学科。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通过学习药理学的总论,使学生掌握药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充分理解药物的作用和作用机制;通过学习药理学的各论,使学生掌握代表药的作用、应用、主要不良反应及防治,熟悉常用药的作用特点;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科学分析能力、综合评价能力、创新能力及实事求是作风,为临床合理用药和药疗监护奠定基础。

(2)教学内容

药理学由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两部分组成。

理论教学内容包括:概论、药效学、药动学、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局部麻醉药、镇静催眠药、抗癫痫药、抗惊厥药、抗精神失常药、镇痛药、解热镇痛抗炎药、利尿药、脱水药、抗高血压药、抗心力衰竭药、抗心绞痛药、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作用于血液系统的药物、子宫平滑肌收缩药、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降糖药、抗菌药、解毒药等。

实训教学内容包括:药品一般知识及处方学、不同给药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对家兔瞳孔作用的影响、局麻药毒性比较、糖皮质激素抗炎作用、青霉素皮试液的配置等。

6.《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

本课程总学时54学时,其中理论34学时,实践20学时,3学分。

(1)教学目标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由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组成,病原生物学属形态学科,以微生物、寄生虫生物学特点及致病性等作为研究对象,给临床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及防治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而免疫学则属应用领域,主要阐述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及对临床异常免疫现象发生机理进行解释,为临床疾病的免疫诊断、预防、治疗等提供理论基础。这两门科学系统的解释了人类疾病的病因、发生、发展与转归的可能机理与规律。通过这两门学科的学习可以为所有临床及临床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最基础的疾病学知识,并熟悉与了解这两门学科在现代临床医学的诊断与治疗基础中的作用与意义。

(2)教学内容

本课程由病原生物学及免疫学两部分组成。

病原生物学教学内容包括:微生物概述、细菌的形态结构、细菌生理、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细菌的感染与免疫、常见病原性球菌、肠道杆菌及弧菌、结核分枝杆菌及厌氧菌、其他病原菌及真菌、病毒概述、呼吸道病毒、肠道病毒、肝炎病毒、HIV及常见寄生虫。

免疫学教学内容包括:免疫学概述、抗原、抗体与免疫球蛋白、免疫应答、超敏反应、免疫学应用。

7.《预防医学》

本课程总学时54学时,其中理论34学时,实践20学时,3学分。

(1)教学目标

《预防医学》是一门应用学科,是在研究人群健康和疾病规律的基础上,阐明疾病和健康的影响因素,尤其是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进而探索如何利用对健康有利的因素,消除或减少不利因素,以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重点培养学生预防为主,疾病三级预防,生命全程的健康促进观念,明确预防医学与其他医学学科的关系,为日后全面观察、分析临床问题,积极开展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导向的预防保健服务,实现治疗与预防的统一奠定基础,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运用预防医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临床实践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疾病预防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2)课程内容:总论、人群健康研究的统计学方法、人群健康研究的流行病学方法、社区健康管理与健康促进、生活环境与健康、职业环境与健康、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食品安全、疾病预防与控制、临床预防服务。

8.《诊断学》

本课程总课时126学时,其中理论50学时,实践76学时,7学分。

(1)教学目标

诊断学是临床医学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核心课程,该课程以较强的技术性、应用性和实践性为特征,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奠定基础,其主要功能是使学生获得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具备对相关疾病进行标准规范的采集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心电图选择及结果判断、医疗文书编写等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良好的沟通技巧、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能胜任医药卫生事业单位、企业和基层服务单位、大健康产业、中医技术(康、调等)健康咨询、云模式等 一线岗位。具体如下:

知识目标:1)能描述常见症状的特点、问诊的内容。2)能描述各体格检查项目的内容、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3)能说出实验室检查和心电图检查意义、能进行常见心电图的判读。4)能描述常用基本技能操作的适应症和禁忌症。5)能说出病历书写的格式。

能力目标:1)能对常见症状进行完整的病史采集。2)能规范进行各体格检查项目的实践操作及结果汇报。3)能独立规范完成临床常用基本诊疗技能操作。4)能按格式要求编写住院病历。

素质目标:1)培养尊重病人,体恤病人,合理保护病人隐私等的良好医德医风。2)具有有效的医患沟通技巧。3)培养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及医疗行为规范。

(2)教学内容

以接诊流程为载体,结合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和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大纲,从问诊、症状学、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及基本诊疗技术操作方面对课程内容进行规划与设计,以使课程内容更好地与临床岗位要求相结合。共划分了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心电图阅读、基本操作技能、医疗文书书写五大工作任务,知识与技能内容则依据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进行确定。

9.《医学人文》(含医学心理学、伦理学、卫生法规)

本课程总学时54学时,其中理论34学时,实践20学时。3学分。

《医学伦理学》

总学时数:20学时,其中理论10学时、实践10学时。2学分。

(1)教学目标:

医学伦理学是医学与伦理学的交叉学科。它研究医学科学技术发展、临床医学实践和医药卫生事业进步中的医学道德现象。它的任务是帮助医学摆摊当前的医技困境,最大限度地达到科学技术价值与伦理价值的统一。

医学伦理学主要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能把握现代医学模式的新型医生。通过学习医学伦理教育帮助医学生系统掌握医学伦理学基础知识,在医学实践中学会运用医学伦理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医疗卫生工作中出现的各种医学伦理道德问题,使医学在工作中树立正确的医学价值观,弘扬高尚的医德医风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教学内容:

伦理学与医学伦理学;医学伦理学的原则和规范;医疗人际关系伦理;临床诊疗伦理;临终关怀和死亡伦理;公共卫生伦理;医学科研伦理;医学新技术研究和应用伦理;医务人员医学伦理素质的养成教育和培养

《卫生法规》

 总学时数:14学时,其中理论10学时、实践4学时,0.5学分

(1)教学目标:

卫生法是调整在卫生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我国的卫生法是由一系列调整卫生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所构成的。随着法制社会的推进,人民群众法律意识和维权观念不断增强;同时,经济水平的发展使得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此外,在医疗服务中还存在大量的缺陷和过失行为。各种原因使得医疗纠纷数量明显增多,由此而引发的医疗纠纷诉讼也大幅上升。医务人员缺乏法律意识是目前医疗纠纷明显增多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在成为真正的医生之前,我们还有很多的法律程序要走。无论是到医院工作还是开私人诊所,我们都必须依据某些法律法规所规定的程序执行。如执业医师法,便是我们成为医生前必读的一部法律,包括医师资格的取得,医师执业注册制度,医师执业规则,医师的考核和培训和法律责任等方面,都是作为一个菜鸟医生从业前的必读知识。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则是我们面对医疗事故的指南,帮助我们处理各种纠纷。同时,卫生法作为一部法律,同时发挥着警示的作用。与所有的法律一样,它规定了违反法律的各种处罚,约束着所有医疗卫生从业者的行为,使各种从业行为变得更加的规范。作为医学生,我们应该熟悉卫生法,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它提醒我们作为一个医生的职责、义务,同时它也规定了我们的权力,让我们更好的完成作为白衣天使的任务。 卫生法作为医疗卫生方面的基础法律,是我们医学生日后从医生涯的指向灯、保护伞,也是我们的长鸣钟。对于即将成为医生的医学生,这部法律尤为重要。

(2)教学内容:

传染病防治法、执业医师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等。

《医学心理学》

总学时20学时,其中理论14学时,实践6学时。0.5学分。

(1)教学目标

《医学心理学》是我院临床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注重实训能力,强调知识技能的一体化,以达到培养学生,运用医学心理学的知识和技能,识别医学中的患者的心理状况,处理好医患关系,提高医学生的心理素质,养成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应具有人文关怀精神,爱岗敬业,探究求实,以病患为中心,以救死扶伤为己任的职业心理素养为目标。本课程的设置一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心理基础知识,学会与患者的交流,沟通与合作,做好病人的心理服务,处理好医患关系;二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精益求精的精神以及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具备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独立工作能力、情绪管理能力、自我心理调适能力、社会交往和自我管理能力,使他们不仅成为求职者,而且逐渐成为职业的创造者,病人的心理守护者。

(2)教学内容

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所需医学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技能:了解心理学的基础知识,识别心理健康与心理异常现象,学会用心理评估手段对病人和医生自己进行心理评估,了解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关系、心理疾病与心身疾病、学会处理医患沟通,掌握患者的心理问题,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能力与水平。

10.《内科学》

本课程总课时172学时,其中理论66学时,实践106学时,10学分。

(1)教学目标

内科疾病诊疗作为临床医学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内科学的学习领域是以岗位机构为载体,通过研究人体各系统器官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运用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拟定诊断与防治措施。其总任务是使学生获得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表现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基于内科疾病诊疗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职业资格准入标准的需要和要求,对应岗位工作任务进行分解,确立了胜任岗位职业能力所必须的知识、技能、素质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内科常见病的发病机制;熟悉内科常见病的病因、病理变化;掌握内科常见病的临床表现特点、诊断要点、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执业助理医师理论考纲);2)掌握社区常见内科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原则。熟悉社区常见内科疾病的发病原因、机制、鉴别诊断等(岗位职业能力);3)了解社区非常见疾病,了解内科疾病诊疗疾病诊疗的新进展。

技能目标:1)具有正确收集、整理和分析病史相关资料的能力;2)学会合理选择相关检查项目及检查结果的判读;3)能对内科常见病和多发病能做出正确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4)能熟练进行常规的诊疗操作;5)能规范书写内科住院病历和门诊病历,规范开出医嘱和处方。

素质目标:1)能进行生活指导和卫生宣教,以提高人们的自我防护和自我保健意识;2)具有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及医疗行为规范,拥有安全医疗意识;3)具有参加助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基本内科疾病诊疗知识和技能;4)具有严谨求实,不断更新知识,适应医学职业终身学习的素质。

(2)教学内容

《内科Ⅰ》

总课时108学时,其中理论44学时,实践64学时,6学分。

课程内容包括:绪论、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COPD、支气管哮喘、肺动脉高压及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支气管扩张症、肺部感染性疾病、肺结核)、循环系统疾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高血压、冠心病、心瓣膜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病、病毒性心肌炎、心包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肝硬化、急性胰腺炎、炎症性肠病)、泌尿系统疾病(总论、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尿路感染、慢性肾功能衰竭)

《内科Ⅱ》

总课时64学时,其中理论22学时,实践42学时,4学分。

课程内容包括:血液系统疾病(贫血概述、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内分泌风湿性疾病(糖尿病、甲亢、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神经病学(总论、格林巴利、脑出血、脑梗塞、癫痫)、精神病学(精神症状学、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神经症、器质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11.《外科学》

本课程总学时204学时,其中理论78学时,实践126学时,12学分。

(1)教学目标

外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重视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等其他学科的内在联系,注重启发,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现代外科学的范畴宽广,它涉及疾病的病因、机制、病理、诊断、治疗和预防等知识;教学以理实一体为主,校企共育,注重知识的科学性、完整性、实用性,能上承标准,下接岗位,服务基层。教师根据职业岗位需求及学情分析,重构教学内容,充分利用教学模型、虚拟仿真技术、任务引领、云临床病例导入、临床诊疗模拟系统、OSCE平台、模拟标准化病人(SP)、动物实验、参观及参加手术、教学视频、数字资源等多种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使学生易于理解、加强记忆,促进知识转化和内化,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临床思维及科研创新意识。

外科学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勤学好问、严谨踏实的学习态度和遵规守纪、诚实守信、乐于奉献的工作作风;具备关心病人、尊重病人、视病人健康高于一切的高尚医徳医风;学生在熟知外科疾病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等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能结合当前外科学发展前沿和临床实际,在实践中拓展运用;通过理实一体、见习、实习,融会贯通外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提高岗位胜任力,从而培养出高素质高能力复合型人才。

(2)教学内容

《外科学Ⅰ》

总学时108学时,其中理论48学时,实践60学时,6学分。

教学内容包括:绪论、无菌术、水和钠的代谢紊乱、钾代谢紊乱、酸碱平衡失调、输血、外科休克(概论)、外科休克(低血容量性、感染性)、麻醉(概论、局麻、椎管内麻)、急性肾衰、围手术期处理、病人代谢及营养治疗、外科感染(非特异性)、外科感染(特异性)、创伤、烧伤、颅内压增高和脑疝、头皮损伤、颅骨骨折、脑损伤、颅内血肿、甲亢的外科治疗、甲状腺癌、急性乳腺炎、乳腺囊性增生病、乳房纤维瘤、乳管内乳头状瘤、乳腺癌、肋骨骨折、气胸、血胸、脓胸(急、慢性)、肺部疾病(肺癌)、食管癌贲门失弛缓征、食管癌、腹外疝、腹部损伤(概论、肝脾损伤)、急性化脓性腹膜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外科治疗、胃癌、小肠疾病(肠梗阻)、急性阑尾炎、结直肠肛管疾病、结肠癌、直肠息肉、直肠癌、肝脓肿、原发性肝癌。

实训内容包括:手术人员的无菌准备、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病人手术区皮肤消毒辅巾、参观模拟手术室、消毒灭菌法、常用器戒的认识、常用打结技术、常用缝合技术、典型病案分析。

《外科学Ⅱ》

总学时96学时,其中理论30学时,实践66学时,6学分。

教学内容包括:肝胆胰概述、细菌性肝脓肿、原发性肝癌、胆石病、急性胆囊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急性胰腺炎、胰腺癌、下肢静脉曲张、深静脉血栓、泌尿系统损伤(肾、尿道)、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急性尿潴留、泌尿系结核、尿石症、泌尿系肿瘤(肾肿瘤)、骨折概论、上肢常见骨折(锁骨、肱骨干)、上肢常见骨折(肱骨髁上骨、桡骨远端)、下肢常见骨折(股骨颈、转之间)、下肢常见骨折(胫腓骨、踝部骨折)、关节脱位(肩关节、桡骨头半脱、髋关节、踝部扭伤)、脊柱骨折、骨盆骨折、手外伤和周围神经损伤、慢性软组织损伤(腰腿痛)、慢性软组织损伤(颈肩痛)、狭窄性腱鞘炎、粘连性肩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和骨坏死、骨与关节结核(脊柱)、骨与关节结核(髋关节)、骨肿瘤。

实训内容包括:清创术、浅表脓肿切开术、换药术、外科手术基本操作、家兔蚓突切除术、外科技能训练、典型病案分析。

12.《急诊医学》

本课程总学时32学时,其中理论16学时,实践16学时,2学分。

(1)教学目标

急诊医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内容广泛。 该课程目前作为医学专科生的指定专业必修课。 其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急诊医学、急症和危重症的临床特点和诊治规律。掌握常见急、危重症,各种急救技术和监测技术。使学生明白善于发现和预测病人的危急情况,稳定生命体征,抢救生命是急诊的主要任务。精熟各种常见危重症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判断及正确的处理。掌握为抢救危重病人而必须进行的各种急救技术和监测技术。 能全面的评估不同阶段的危重病人的病情,并会合理的分流病人。急诊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各种急救技术和将是教学中的重点。这一部分主要是通过模拟现场、实地操作,并通过录像、幻灯、多媒体教学等手段达到教学目的。

(2)教学内容

本课程由理论及实训两部分组成。

急诊医学理论教学内容包括:绪论、心肺脑复苏、院前急救、灾难医学、急性中毒总论、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急性酒精中毒、中暑、淹溺、咬蜇伤、常用急诊技术。

急诊医学实训内容包括:院外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简易呼吸器的使用与海姆立克急救法、绷带包扎与止血、三角巾包扎与搬运固定。

13.《医学影像技术》

本课程总学时36学时,其中理论18学时,实践18学时,2学分。

(1)教学目标

《医学影像学》是利用各种成像技术显示的人体解剖、生理、生化及病理变化用以进行疾病诊断与治疗的一门临床学科其内容包括X线成像、CT(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超声成像、MRI(磁共振成像)、放射性核素成像、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介入放射学等。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临床常用的医学影像检查方法及其应用范围,并能在临床工作中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正确使用;掌握骨骼和肌肉系统、胸部、腹部及中枢神经系统与头颈部的正常及基本病变X线、CT表现,掌握几种常见疾病的X线、CT和超声的影像诊断;.熟X线、超声、CT和MR成像技术的成像原理、诊断价值与限度、在临床工作中的地位和最新发展动态。

(2)教学内容

《医学影像学》是运用医学成像技术对人体疾病进行诊断和在医学成像技术引导下应用介入器材对人体疾病进行微创性诊断及治疗的医学学科,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讲授内容包括:总论、中枢神经系统,头颈部、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乳腺、骨关节等。总论部分重点介绍医学影像学构成及发展、各种影像技术的成像原理、图像特点、应用原则。各论章节重点讲授各系统正常及基本病变的影像表现、常见病的影像学诊断。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医学影像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熟悉各种影像技术的图像特点及应用原则,掌握各系统的影像学正常表现、基本病变表现及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诊断。能对内、外、妇、儿科等各科临床常见病的影像检查技术运用及进行疾病诊断的能力,并做出初步诊断,以指导临床治疗。

14.《传染病学》 

本课程总学时36学时,其中理论16学时,实践20学时。2学分。

(1)教学目标

《传染病学》是临床医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它与病原微生物学,寄生虫学、免疫学、流行病学,内科学和儿科学等具有密切的联系,但也具有其特殊性。本教学目的是培养医学生传染病学的理论知识和初步临床实践,使医学生能够充分了解和掌握常见传染病的病原学特点,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传染病的诊断方法与治疗原则和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等基本理论,熟悉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以及常用消毒、隔离措施,增强职业防护意识,为将来在基层医疗机构工作中可以正确处理传染性疾病的防治、以及传染病的上报。

(2)课程内容:总论、病毒性肝炎、肾综合征出血、流行性乙脑、狂犬病、水痘、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细菌性痢疾、伤寒与斑疹伤寒、霍乱、钩端螺旋体病、疟疾。

15.《儿科学》

本课程总学时96,其中理论38学时,实践58学时,学分6。

(1)教学目标

儿科学是临床医学中的核心学科之一,它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提高小儿身心健康水平和疾病防治质量的医学科学。它的服务对象是体格和智能处于不断生长发育中的小儿,其生理、病理等方面都与成人有所不同,而且具有动态的特点。它的任务是不断探索儿科医学理论并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提高疾病防治水平,降低儿童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强儿童体质,保障儿童健康,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

(2)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是以工作性质为载体,分为预防儿科学、发育儿科学和临床儿科学,主要课程内容包括儿童生长发育、儿童保健、营养与营养性疾病、新生儿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血液/肿瘤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感染及传染性疾病等。通过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和疾病防治,其任务是使学生获得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表现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并学会科学育儿方法、小儿体格测量方法及对儿童保健进行指导。儿科学以基础医学和诊断学为基础,在复习、巩固解剖、生理、病理和诊断学等课程的同时,学习内科疾病的临床诊疗思维过程,遵循“基于儿科医生病房及门诊工作过程”的工作流程,学习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等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制定儿科疾病诊断、治疗、预防方案。通过本学习领域的学习和实训,从根本上使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切实达到提高岗位职业能力,提升助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基本儿科学知识和技能,增强竞争能力。

16.《妇产科学》

本课程总学时96学时,其中理论38学时,实践58学时,6学分。

(1)教学目标

妇产科学是临床医学中的核心学科之一,它是一门研究妇女在妊娠和非妊娠时解剖、生理变化和生殖器官疾病的诊断、预防、治疗和保健的一门学科,是医学临床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普通妇科学、围生医学、妇科肿瘤学、妇科内分泌学及计划生育等,在优生优育及妇幼保健方面也担负着重大的任务。妇产科学的教学是使学生掌握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临床工作奠定基础。

(2)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是以工作性质为载体,分为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妊娠生理与诊断、孕期监护及保健、分娩生理及处理、产褥期及处理、妊娠病理及处理、妊娠合并症及处理、分娩病理及处理、产褥期及产后病理的处理、女性生殖系统炎症、妇科肿瘤、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月经病、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妇女保健、计划生育、辅助生育技术、妇产科常用特殊检查项目、妇产科内窥镜及妇产科常用的实验检查项目参考值等。通过本学习领域的学习和实训,从根本上使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切实达到提高岗位职业能力,提升助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基本妇产科学知识和技能,增强竞争能力。

17.《中医实用技术》

本课程总学时72学时,其中理论36学时,实践36学生。4学分。

(1)教学目标

《实用中医技术》是我院临床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临床课程。本课程注重实训能力,强调知识技能的一体化,以达到培养学生,运用中医基本知识和中医实用技能,与西医的适宜知识和技术结合,诊治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的职业能力,养成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具有人文关怀精神,爱岗敬业,探究求实,以病患为中心,以救死扶伤为己任的职业素养为目标。本课程的设置一是用中医药服务基层,以工作岗位需要为主线,采取适宜的方药(包括中成药)、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实用技术防治疾病,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与作用,满足临床工作对中医药的需求,为其提供安全、有效的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的职业能力培养提供支撑作用。二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精益求精的精神以及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具备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独立工作能力、社会交往和自我管理能力,使他们不仅成为求职者,而且逐渐成为职业的创造者,弘扬中医药文化。三是促进我州民族医药的资源开发和利用。

(2)教学内容

临床中医医生所需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技术的掌握(如阴阳藏象、病因、四诊、辩证、针灸、推拿、刮痧、拔罐、中药及苗侗药应用等)。分为针灸技术、推拿技术、刮疗技术、拔罐技术及苗侗医药技术五个中医实用技术。

18.《常用护理技术》
本课程总学时32学时,其中理论16学时,实践16学时。

2学分。
(1)教学目标:

《护理技术》主要以培养医学生具备相关的护理知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从而地达到提高其综合业务水平的目的。《护理技术》根据专业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化操作技术,有利于学生熟练掌握执业医师考试中有关护理技术的内容。也有利于医学生今后在基层诊所、社区医疗活动中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2)教学内容:
    与临床医学类专业学生相关的各项护理技术,包括无菌技术;隔离技术;注射法;药物过敏试验;静脉输液法;静脉输血法;插胃管;吸氧、吸痰法;导尿术;灌肠法。

19.《全科医学概论及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本课程总学时36学时,其中理论18学时,实践18学时,2学分。

(1)教学目标

《全科医学概论及公共卫生服务规范》是我院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本课程是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管理学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等多个一级学科交叉整合而产生的新学科。适应国家卫生改革和区域卫生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从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为病人提供整体服务的理念出发,力求使医学生了解旧的生物医学模式和临床学科过度分化造成服务可及性与服务质量下降、费用过快增长、居民健康水平提高不理想等一系列的弊端,进一步理解“以人为本”的医疗服务模式,将“大医学”的理念融入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思想。本课程着重培育学生在新医学模式下的医学照顾形式,要求学生掌握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原则、基本观念和适宜技术,理解全科医学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和模式,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全科医师的临床工作方法和临床思维方式,增强学生对全科医学的兴趣,为将来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或进行专科与全科医生之间的合作打下基础。

(2)教学内容

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全科医学概述与基本概念、全科医学的核心理论(以人为中心的照顾、以家庭为单位的照顾、以社区为基础的照顾、全科医疗中的临床预防)、全科医疗服务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全科医学临床思维、人际关系与交流技巧、特殊人群保健)和社区实习等内容。

20.《五官科学》

总学时32学时,其中理论16学时,实训16学时,学分2。

(1)教学目标

本课程从临床工作需要出发,介绍眼、耳、鼻、咽喉各部的应用解剖生理,介绍眼科、耳鼻咽喉科常见病的因、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具有该专科诊疗所必须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技能,使学生能够初步应用诊疗程序对眼科、耳鼻咽喉科常见病患者进行诊治,从而优化其临床专业知识结构和专业素质。 本课程通过课堂讲授、讨论、实验、自学等形式教学,采用提问、操作和书面答卷等形式进行考核评价。

(2)教学内容

本课程由理论及实训两部分组成。

理论教学内容包括:眼的应用解剖与生理、眼科常用检查、眼睑病、泪囊炎、结膜病、角膜病、青光眼、白内障、眼科常用治疗技术 、耳鼻咽喉检查法、耳部疾病:急慢性中耳炎、鼻部疾病:鼻炎、鼻出血、急慢性鼻窦炎、咽喉部疾病:急慢性扁桃体炎、小儿急性喉炎、急性会厌炎。

实训内容包括:眼科常用检查、眼科常用治疗技术、耳鼻咽喉解剖与生理、耳鼻咽喉检查法、耳鼻咽喉科常用治疗技术。

(四)课程结构分配

表3  课程类型、性质、学时、学分

课程类型

课程性质

教学时数

占总学时百分比(%)

学分数

总学时

其中

理论

实践

公共基础课程

必修课程

592

238

354

21%

35

公共选修课程

160

136 

24 

5% 

10 

专业(技能)课程

职业基础课程

684

390

294

25%

40

职业技术课程

864

356

508

30%

51

专业选修课程

140

70

70

5%

8

跟岗实习

400

0

400

14%

25

合计


2840

1190

1650

100%

169

七、专业教学进度计划

表4  三年制高职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进度计划

类别

课程名称

课程代码

学分

学时分配

按学期分配表

考试

考查

一学年

二学年

三学年

合计

理论

实践

必修课

公共课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80900111

3

54

36

18

54




临床实习40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80900121

4

72

54

18


72




贵州省情

 

080900131

1

18

16

2

18





形势与政策

 

080900141

2

32

32

0

8

8

8

8


以讲座形式进行

应用文写作

080900164

2

32

16

16


32




计算机信息技术

080900401

 

4

64

0

64

64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080900831

 

 

2

32

24

8

32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Ⅰ

080900011

0.  5

8

6

2

8






√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Ⅱ

080900012

0.5

8

6

2


8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Ⅲ

080900013

0.5

8

6

2



8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Ⅳ

080900014

0.5

8

6

2




8


军事理论

080900222

2

36

36



36




军事技能

080900223

7

112


112

112

开学两周以训练形式进行


健康体育

080900201

2

36


36

36





选项体育

080900202

2

36


36


36




不进班级课表

兴趣体育

080900203

2

36


36



36



不进班级课表

小计

35

592

238

354

332

192

52

16



职业基础课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

901100031

8

126

50

76

126





生物化学

901100041

3

54

34

20

54





生理学

901100051

4

72

50

22


72




病理学(含病理生理18学时)

901100071

4

72

52

20



72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

901100081

3

54

34

20


54




药理学

901100091

4

72

52

20


72




预防医学

901100191

3

54

34

20



54



诊断学

901100101

8

126

50

76


126




医学人文(含心理学、伦理学、卫生法规)

901100361

3

54

34

20

54





小计

40

684

390

294

234

324

126




职业技术课

内科学1

901100141

6

108

44

64



108



内科学2(含神经精神病学)

901100142

4

64

22

42




64


外科学1

901100151

6

108

48

60



108



外科学2

901100152

6

96

30

66




96


儿科学及儿童保健

901100171

6

96

38

58




96


妇产科学及妇幼保健

901100181

6

96

38

58




96


传染病诊疗

901100201

2

36

16

20



36



五官科疾病诊疗

901100211 

2

32

16

16




32


中医实用技术

901100303

4

72

36

36



72



医学影像技术

901100301

2

36

18

18



36



常用护理技术

901100241

2

32

16

16




32


全科医学概论及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901100281

2

36

18

18



36



急诊医学

901100251 

2

32

16

16




32


临床见习

 

 

第二学期开始周25下午为见习时间

临床综合技能训练及考试

901100341 

1

20


20

毕业技能训练及考核共20学时

小计

51

864

356

508



396

448


20



合计

119

2140

984

1156

566

516

574

464                                                                                               


20



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

医患沟通技巧

907100011

1

18

9

9



9

9




心电图识别

901101122

1

18

 9

9


18






心电图识别

901101123

1

18

9

9



18






医疗文书书写规范

901101124 

1

16

8

8


16






医疗文书书写规范

901101125

1

16

8

8



16





苗侗医药

技艺

901101126 

1

18

9

9



18





苗侗医药

技艺

901101127

1

18

9

9




18




科研设计与文献检索

901101121 

1

18

9

9

9

9






小计

8

140

70

70

9

43

61

27





公共选修课

音乐欣赏

080900224

1.5

24

12

12


24






高职英语(专升本方向)

080900301

4.0

64

64







64


中国简史

080900311

1.5

24

24


24







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

080900501

1.5

24

12

12

12

12






中华医学

080900309

1.5

24

24


24







小计


10

160

136

24

60

36




64



合计

18

300

206

94

69

79

61

27


64



备注:选修课分为公共限选课和专业限选课,根据专业特点,从中选取公共限选课5门和专业限选课5门共计10门。学生每学期从10门课程中选取2门进行学习,不得重复选择。

跟岗实习40

1130032

25

400


400





240

160



总计

162

2840

1190

1650

635

595

635

491

240

244



 每学期开课门数    14      15   15  11

     每学期考试门数     2     3    3    2

备注:跟岗实习2学时/每天,10学时/周,共40周共计400学时

 

八、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临床医学教学团队是一支素质优良、师德高尚、比例适度、结构合理、梯度完整的高水平教学团队。大部分专任教师同时具备行业资格和高校教师资格,定期进入临床顶岗实践,具备对基层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能力,并具有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团队学缘结构合理,年龄结构呈现年轻化优势,形成良好的梯队态势,具有较强的发展后劲。临床一线兼职教师应具备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临床经验丰富,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

应达到的具体指标:专业生师比:16:1;专兼教师比:1:1;专任教师职称比例:高级/中级/初级  30%/50%/20%;“双师”资格应达80%。

学历要求:专任教师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三年以上临床实践工作经验;兼职教师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

(二)教学设施

1.教室:配备相应基础教学设备的普通教室和配备信息化软硬件的智慧教室。

2.校内实训基地:能满足开设的所有实训项目及理实一体教学的需要。目前建有模拟临床工作环境的临床实训中心,设有多媒体临床技能综合实训室、常用诊疗技术实训室、多媒体心肺复苏实训室、模拟手术室、外科实训室、妇产科实训室、儿科实训室、五官科实训室、中医技能实训室及医学实践技能考试中心,仪器设备总值约1300万元,极大地满足实践教学需求。并依照国家对行业考核的标准,建成校内省级优秀临床技能开放实训(OSCE)基地,实行院内外两级开放,院内满足技能培训及考核需求,为学生岗位实践能力提升提供有效保障;院外承接比赛、校企共用、服务社会。

3.现有校外实训基地

在现代学徒制试点,“双元-双师”共育人才的背景下,稳定的实习基地共33所,目前拥有2所附属医院(黔东南州人民医院、黔东南州中医院),5个地区级医院(贵州省人民医院、贵阳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凯里市人民医院、武警四十四医院)、16个县级医院、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乡镇卫生院作为本专业的实习医院。

(三)教学资源

主要选用符合课程标准要求、水平较高的近三年出版的普通高等学校国家级规划教材;目前拥有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省级精品课程10门,省级优秀临床技能开放实训基地1个,符合课程标准要求、较高水平的自编特色教材或讲义,如《内科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外科学实训与学习指导》、《妇产科实训指导与习题集》、《诊断学实训指导与习题集》、《苗侗医药技术》和《中医实用技术》等,后续将编写各学科活页教材。通过学校图书馆资源、专业教学资源库、精品课网站等为学生提供电子讲义、电子教案、多媒体资源、教学视频、微课、习题库等,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空间。

(四)教学方法

1、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突出类型人才特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以生为本、三元贯通”的“三主体一路径五机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完善学生的职业知识结构、技能结构、素养结构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导向,按照“学生-学徒-准职业人-职业人才”的培养路径,实现学校、行业、学生三主体融合育人。

(2)积极探索1+X证书试点,重构“课证融合、工学结合”特色课程体系,探索“学分银行”制度,实现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推进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融入专业人才培养,畅通人才成长通道,为今后1+X证书正式推行打下坚实基础。

2、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完善学生知识技能素养结构

(1)优化德育教育体系,引导学生把准人生航向。一是建立由思政课、通识课和专业课构成的“同心圆”式课程架构,建设“课程思政”实践基地。二是完善德育评价方式,优化学分制管理办法,实行德育学分不及格不予毕业制度,将德育学分与学生评先评优、升留级等挂钩,为学生成长成才把牢方向。

(2)优化知识教育体系,完善学生职业知识结构。围绕学生职业知识结构优化、职业素养提升,及时将新知识、新考纲、新规范融入专业理论课程,优化学生职业知识结构。

(3)优化技能培养体系,完善学生职业技能结构。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完善全程性、开放性的“二平台四层次四模块”实践教学体系(“二平台”:校内实验实训平台、校外专业实习平台;“四层次”: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技能实践、综合性实践;“四模块”:基本素质养成实践模块、专业基础实践模块、专业实验实训模块、综合技能实践模块)。

(4)优化素质教育体系,完善学生职业素养结构。一是深化体育教育,养成学生健康意识。把增强学生体质和促进学生健康作为学院教育重要工作,引导养成良好锻炼习惯,塑造学生体育精神。二是深化美育教育,塑造学生审美精神。优化美育教育体系,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通过鉴赏艺术作品、学习艺术理论、参加艺术活动等方式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三是深化劳育教育,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

3、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1)教学内容更新。及时引入行业企业新知识、新技能、新规范,更新课程内容和实训项目。紧跟行业技术发展,及时更新内容,编写活页式教材。探索与1+X证书结合的教学内容新模式。

(2)教学模式改革。利用线上线下优质教学资源,借助云课堂、云临床、SP教学模式、临床诊疗模拟系统、VR/AR等信息技术手段,全面推行混合式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差异化分班教学和教师分工协作的模块化教学。

(五)学习评价

教学评价创新。依托学院信息化教学管理平台,建立课程学习大数据,实现课前、课中、课后全线贯通,线上、线下有机衔接,形成全程化、规范化、精准化的学业评价和多方评价机制。完善优质课堂、优秀教学奖等评选及奖励办法,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优化“学分制”运行机制。优化学分制管理办法,完善德、智、体、美、劳、创学分体系,以全面实施学分制为指挥棒,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建立技能竞赛、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实践、论文专利等成果的学分折合与转换制度,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评价方案中规定的课程均需考核,学期考核分考试和考查两种(含出勤率、听课情况、作业练习、课堂问答、课堂讨论、学习笔记、平时测验、课后拓展、实验实训见习和期末考核成绩综合评定)。考核课程成绩按百分制记,考核方式一般根据课程特点设置,如:开卷笔试、口试、操作考核、病例分析、调查报告、课后作业、闭卷笔试等形式。考核内容以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岗位需求和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为依据,着重考核学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

毕业考核模拟国家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分为技能考核和理论考核两部分。考核内容以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和国家临床助理执业医师大纲为参考依据,力求与岗位能力需求和国家临床助理执业医师考试无缝对接,模拟真实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考试形式和考站设置,全程注重学生职业素养并记为评分点。理论考核采用执业助理医师考试题型、题量,参照历年考点进行出题,检验学生知识运用能力与转化能力,为学生获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打下基础。

(六)质量管理

教学过程中始终把提高教学质量放在首位。为了加强教学管理,建立监督机制和考核措施,对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过程及人才培养质量进行监控,具体监控内容和方式见下表。

教学质量监控一览表

监控环节

监控点

监控内容/手段

监控人

评价

课内教学

教学文件

课堂教学

考核

常规教学检查

听课

课程考核

期末试卷及分析

校院企督导

教务处

系部

教研室

1.学生评价:

2.教师互评;

3.学校评价;

4.用人单位评价。

实践教学

教学文件

实验、实训教学

考核

实训室使用记录

实训报告

技能竞赛

校院督导

教务处

系部

教研室

1.学生评价;

2.教师互评;

3.学校评价;

4.顶岗实习单位对学生技能的综合评价。

教学实习

教学实习大纲

进度安排

教学实习带教

教学实习考核

常规教学检查

讲座记录

考核成绩及分析

教学实习手册

教学实习小结

医院

学校

专兼职教师

1.教学实习单位对学生实习情况和职业素质进行综合评价;

2.学生教学实习后的反馈。







 

九、毕业要求

学生通过规定年限的学习,须修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学时学分,完成规定的教学活动,毕业时应达到的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要求,具体要求如下:

(一)学生年度思想品德考核评鉴均合格。

(二)学生必须修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169学分。

(三)学生取得国家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等可按相关规定折算学分。


终审 :宣传部审核员
责任编辑: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