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您的位置:首页 >党建思政>党政时要>制度建设>详细内容

制度建设

五步工作法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6-04 09:05 浏览次数: 【字体:

五步工作法是一种根据人们日常工总中总结的经验做出的新的工作方法。

  一、"五步工作法"的基本内容以及具体要求

"五步工作法"属于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的常规范畴,需要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正确的思想路线与具体的工作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它教给我们基本的工作程序,又是属于操作性很强的技巧性问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需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在作风。

从"五步工作法"的内容来看:第一是寻找问题;第二是发现问题;第三是公开问题;第四是解决问题;第五是责任追求。实质上还是"三段论"格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加上责任追究(与此相联系的是奖励制度和相关的法律制度约束)。"五步工作法"就是科学决策、解决问题的思维程序。五步工作法就是解决问题的(辩证)思维程序。领导工作包罗万象,择其要点可以概括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企业经营模式的转换,绝对不是个别领导或者领导班子的事情,而是牵涉到企业内部上下左右的各方面,是企业整体性质的变化。提出问题不是简单地提出问题,而是有意识地使矛盾、不平衡或挑战明朗化、尖锐化,为变革创造条件。

(一)第一步--寻找问题

第一步寻找问题和第二步发现问题都是属于提出问题的范畴,着眼于为了做好工作。寻找问题、发现问题都是建立在承认矛盾普遍性基础上的,"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困难得多"。

1、寻找问题的切入点--是各自的工作实际。

2、寻找问题的范围--各自的管理层次、过程、程序。

3、寻找问题的过程--也就是发现矛盾和问题的过程。

4、寻找问题的结果--抓住影响全局的主要矛盾和影响事物发展的矛盾的主要方面。

寻找问题,需要一双慧眼,需要学识和眼光,需要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毛泽东在1931年就说过:"我们的口号是:一、不做调查没有发言权。二、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正确的调查研究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要有深入实际的作风;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二)第二步--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是分析解决问题的起点,思维都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矛盾、问题的普遍存在,不断地解决问题是人类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凡此种种的社会需要转化为个人的思维任务,这就是发现问题。思维是发生于实践而又服务于实践。发现、提出问题的过程,也就是发现矛盾的过程。它依赖于主体的活动积极性、主体的求知欲好奇心、主体的知识经验和水平、主体善于独立思考存疑。

毛泽东说过:"提出问题,首先就要对问题即矛盾的两个基本方面加以大略的调查和研究,才能懂得矛盾的性质是什么?这就是发现问题的过程。"领导工作,发现问题离不开调查和研究;解决问题更离不开调查研究。领导工作的过程,是不断调查研究,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认识一次比一次更深刻,工作一步一步向前发展的过程。根据陈云的说法,90%以上研究情况,不到10%决定政策。

(三)第三步--公开问题

公开问题具有分析问题的属性。发现问题是提出问题的过程,是从知道有问题到知道哪里有问题和有什么问题的过程。公开问题具有十分悲壮的色彩,面向大众,不怕揭丑,把有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其目的是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就是通过分析问题试图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

分析问题是明确问题要害的过程,是在占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全面深入的分析研究,找出问题的核心,即关键性问题的过程。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就可以使得思维活动更具指向性,便于更好地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决面临的问题。分析问题就是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个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毛泽东同志说:"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这是一切共产党员所必须牢牢记住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我们所犯的错误,研究其发生的原因,都是由于我们离开了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主观地决定自己的工作方针。这一点,应当引为全体同志的教训。"分析问题时能否找出关键性问题,有赖于占有必要的充足的资料、知识经验和表达能力等因素。

公开问题的潜台词是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发挥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其过程就是要分析问题。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思维过程是以感觉、知觉、表象为其特征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概念、判断、推理、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为其特征的理性认识等过程来完成的。

(四)第四步--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是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公开问题的最终目的之所在。说回来: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公开问题(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就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解决问题的原则、方法、途径。

1、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假设起重要作用。恩格斯说过: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设。假设是解决问题的人所假定的或设想的问题的结论或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例如工人在排除机器故障时,必须对机器所以发生故障的各种可能原因,提出种种假设,直至问题解决。

2、解决问题的最后一步就是通过实践来验证假设。

(五)第五步--责任追究

这是属于另一个范畴的问题。当然把它放在"五步工作法"中,有其他们的想法和思路,构成了"五步工作法"的丰富内容。责任追究的性质:与岗(定位)、权(条件)、责(核心)、利(动力)、绩(要求)、效(结果)的"六位一体"统一原则相联系;与公司制企业的有限责任制度相联系;与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关系原则相联系;与公司制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相联系;与企业的激励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原则相联系;与实行工效挂钩为主内容的经济责任制相联系。

责任追究是目前较好解决劳动贡献与经济利益直接联系问题的办法,"六位一体"的结合,把责任制层层落实到每个车间、科室、部门和职工,变经营者一人责任为全体职工共同责任,变一个人的积极性为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实行经济责任制,解决了责和权、利的不对称问题,使责、权、利层层分解剥离,落实到车间、班组与每一个职工身上,形成共同利害关系。

"五步工作法"是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诺贝尔奖得主赫伯特·西蒙曾对管理下过这样的定义:管理就是决策。科学决策的过程,就是针对发现问题,通过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过程。作为企业中基层管理者职位虽然不小,但决策不少;"麻雀"虽小,责任却不小。五步工作法的既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过程,也是实施"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过程,有助于推动企业"转机建制"和企业管理上台阶。

贵州的“五步工作法”

结合工作实际情况,贵州总结提炼了政策设计、工作部署、干部培训、督促检查、追责问责的“五步工作法”,这是贵州的又一个创造。

在孙志刚看来,科学的方法对于抓落实尤为重要,就像过河需要的“桥”和“船”,科学的方法就是贵州工作的“桥”和“船”。

“政策设计要符合时代的要求,符合党的要求和群众的期盼。”孙志刚说,政策设计要上接“天线”,下接“地气”,把中央的决策部署形成贵州具体的行动方案。

“工作部署要做到周密细致、可操作性强,不能大而化之。”孙志刚说,要聚焦工作重点进行清单式、项目化、标准化管理,对可能出现的问题都要搞清楚,问题出现后都有应对的措施,对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紧盯不放,一个目标一个目标分解,一件任务一件任务落实,一个时间节点一个时间节点推进。

“干部培训是最关键的一环。”孙志刚发现,很多工作部署了,但是检查下来没落实,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干部对工作不熟悉,不清楚怎么去干,所以必须加大培训力度。“每出台一项政策、出台一份文件,都必须对干部进行及时、全面、到位的培训,不能留有盲区。”孙志刚说,去年,贵州省市县三级举办各类培训班1.1万期,培训党员干部80余万人次,效果不错。比如,在脱贫攻坚产业基金的使用方面,去年贵州就采取集中培训、分片区培训的专业培训方式,对扶贫产业子基金相关政策及配套措施进行系统培训,开展培训56次,培训人数达6000人(次),对推动脱贫攻坚产业子基金的使用起到重要作用。

“督促检查要盯住关键少数。”孙志刚说,要夯实各级干部抓落实的责任,查铺查哨,层层压实责任,看关键少数的责任落实了没有,是不是按照要求去抓工作,是不是履行了一把手应该履行的责任。

“追责问责要敢于较真碰硬。”孙志刚说,政策设计好了,工作部署周密了,而且也培训好了,也督促检查了,最后没有办好,那就要追着问责。要敢于较真碰硬,咬住责任、抓住问责,严肃责任追究,做到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以问责倒逼各级干部履责到位、倒逼工作落实。

“‘五步工作法’一环紧扣一环,缺一不可。”孙志刚说,贵州的实践证明,这是一个系统的思维方式和抓工作有效的科学方法。现在全省大力倡导“五步工作法”,使贵州抓落实、苦干实干更有章法可循,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责任编辑: 【打印正文】